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古民本遗迹就已体现出民本思想的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夏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在对政权更革、王朝兴亡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理性认识,也是退神重人观念发展过程中萌发的理性意识,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以“天命顺民命”为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以民为本”的表达成为一个思想概念,形成了“立君为民”、君民相互依存观念和教民、富民思想,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施行仁政,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已基本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佛教学说中的基本观念——“佛性”观念的形成、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性观念、中国佛教宗派的主要佛性观念作了考察和论述。指出中国佛教宗派的佛性理论是在吸收改造印度佛教有关经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佛性观念在印度、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前时期文化差异较大的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川东地区的哨棚嘴文化,商周时由于受到外部文化的强有力冲击而逐渐衰落。伴随而来的是成都平原新的考古学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诞生。三星堆文化涵盖了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在此背景下一个统一的考古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在夏代晚期形成。形成后的巴蜀文化区,在长江中游古文化催化下,原有两个区域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使得这两个同处于四川盆地的古国在民风民俗、社会状况、文化特质变得十分接近,逐步完成趋同发展、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作為一個中國佛教的研究者,我時常思索着如何通過中國的宗教來把握中國人的觀物方式。不過,這裏我只想以中國禪為中心來討論有關禪思想的形成及發展問題。即便在中國佛教中人看來,禪也是非常難以理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汉初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是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才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则认为,汉初儒学已发挥了统治和主导作用。首先,儒学提出的“文武并用”、无为政治、礼制建设等统治策略,比黄老之学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和回答了时代课题;其次,汉初的文化、政治、法律政策以及有关制度建设特别是文景之治,基本上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原则;第三,汉初社会已经出现了传习、尊崇儒学的风尚,儒学的基本规范和价值标准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杨堃 《大理文化》2009,(4):52-56
一、白族的来源问题   谈到云南白族的来源问题,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说,白族乃是一种外来的民族,而不是云南省的土著.至于说,究竟来自何方,属于哪一支系呢,大别言之,共有四说:(一)傣族说.不仅帝国主义分子拉古柏、杜德等人这样主张,就是我国学人,如丁文江、马长寿、林惠祥等,也是赞成此说的.但已经有人批判过,不必多谈.(二)印度阿育王之后说.自从《南诏野史》载有白子国之后,直到现在,就是在白族当中,也还有人相信此说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书院的发展与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又是传播文化、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为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衍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五代十国期间,南唐境内已有几所书院。北宋时,书院普遍兴起;南宋时,书院有了很大发展,确立了书院制度。元明清时期,书院继续发展,书院制度日趋完善,直到清光绪(1875-1908)末年书院制度废止。 同全国书院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四川地区的书院也有上千年的历史①。历代四川都有一些闻名全国的书院,如沧江书院、鹤山…  相似文献   

8.
陈功 《滇中文化》2007,(3):12-13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因是什么,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除去公认的政治因素外,还有地城、经济、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发展的外因正是一个社会、一段历史中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文化发展的地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地城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实更多地是在人类文化原初阶段,经济对文化发展影响的敏感时期往往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社会中,殆到20世纪前后,尤其是信息革命以来,技术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亲子关系的界定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个方面影响,并提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国西部传记文学发展的历程作了概略的回顾,分析了传记文学发展和兴盛的主要条件,并对新世纪传记文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周敦颐是中国古代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也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不少见解鞭辟入里,而被后世奉为正统思想。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用"诚"将宇宙本体和先验的人性以及伦理统摄起来,回应佛道两家对儒学的冲击和挑战,高扬了儒家伦理学说的地位,为理学的勃兴打下有力的基础。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周敦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以作为教师精神修养的参考,论述于后。一、尊重学生人格周敦颐认为,人为万物之灵,禀太极之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推进“四个确保”提供强大的思想舆论支持。宣传舆论工作要高举旗帜,坚守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服务经济大局,通过生动具体的典型宣传,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疏导解惑;要加大世博宣传力度,让世博深入人心,推进世博筹办各项工作;要以精神文明建设和世博工作为载体,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机遇,寻找突破口,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各位与会同志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市委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知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抓紧抓细抓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思想通论》是中国宗教思想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著共63万字,2010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文库",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一、河内的文庙 越南河内文庙是越南旅游景点之一,与中华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向继东 《东方文化》2000,(6):122-124
读书先读序跋。朱正著《辫子、小脚及其它》(以下简称《辫子》)有个500余字的自序,竟有一半是引来的——“人们对于苦难表示同情是很容易的,要他们对思想怀有同情则非常困难。真的,一般人对究竟什么是思想了解得太少了,他们似乎以为只要他们说那种思想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周贵华 《寻根》2002,(5):7-1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同时,西方工业现代化伴随的消极后果也逐渐显露,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遭到了普遍质疑。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范围内的道德危机,20世纪展示了一幅复杂的图像。新世纪的开始,人们意识到建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势在必行,东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凸现了出来,以缘起思想为特征的佛教文化精神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解决本民族成员的终极关怀问题。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最终形成了此岸信仰体系,即不从彼岸世界寻求终极关怀,而在此岸世界,亦即历史世界寻求终极意义。这个信仰体系的形成从周人怀疑天帝开始,到孔子创立儒学大体形成。宋代理学家面对释道,尤其是佛教的冲击,曾试图将儒学改造为有超验意义本原的信仰体系,但由于理学毕竟不能完全脱离儒学,最终并未建构起彼岸信仰体系。中国文化仍然以此岸信仰为国人提供存在的终极意义。这种信仰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造就了一代代为道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也为社会提供了特有的精神支柱。此岸信仰靠世代知识分子的道灌输而得以传承不绝,这为当代信仰的维系提供了历史根据和文化地基。  相似文献   

20.
论前后蜀文化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承唐启宋的历史时期。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在承唐启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此全国战乱分裂之际,前、后蜀文化保存了唐代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文明的保存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由于前、后蜀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前后蜀文化在唐朝奠定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前后蜀文化的发展不仅代表了五代文化发展的水准与高度,而且对于宋初的文化重建工作及其宋以后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某些文化领域(如民俗文化)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