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向文本提出问题,阅读前的"导引性提问",阅读中的"查异质疑""矛盾处质疑""细节处质疑",阅读后的"评价性质疑",都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质疑策略,对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高年级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点在哪里?"第二、第三学段,以中级解释性理解和评价性理解为主,并逐步向高级创造性理解扩展……其中第三学段侧重于方法积累的解释——评价性理解"。尤其是在评价性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更应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比较完整地体验阅读思维的过程,提升思维品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廖灿 《海外英语》2023,(7):152-154
深度学习是当前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结合阅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依次从表层阅读理解、深层阅读理解、评价性阅读理解这三个阅读层次依次展开,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见仁见智说荆轲———《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节录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张德文《荆轲刺秦王》一课已进入尾声———评价性阅读阶段。老师:现在来评说荆轲这个历史人物。首先,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等四个方面给荆轲做一个概括性评价。请大家踊跃...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的总体目标重视学生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人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环的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显得举足轻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方法一般说来,阅读的方式主要有探索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五种。创  相似文献   

6.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教师通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引发讨论,促进学生间交流,激发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当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缺乏针对性、评价性、连续性,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优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优势,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从而对大学生阅读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传记的传主各异,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关涉其性格习性、气度才学、品格操守、思想修为、胸襟志趣等各方面,而其中高度概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言,进一步构成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对传主的形象分析和概括,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规题型。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甚至割裂文意,从而影响对人物的准确认识和对文  相似文献   

10.
语篇阅读涉及词汇。中央电大编集的《新思维英语阅读》四本教材所选文章中有部分常见难点、易淆词汇,成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本文尝试从同形异义词、重心副词和习语三种类型探讨它们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应用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一些教师运用单篇阅读的经验,采用填表格的形式来推进阅读,导致阅读呈现碎片化和单篇化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抓住整本书文本“整体性”解读这个关键:从整体出发,抓住对学生阅读整部作品起到导读作用的导示性解读;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前后人物语言及行为进行印证的互联性解读;把构成文本的情节结构、形象塑造、语言风格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赏析性解读;对文本的艺术风格、主旨意义、文化价值等进行评估与批判的评价性解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谭嗣同》评价性阅读课堂实录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张德文老师:《谭嗣同》这篇课文,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守旧势力的反扑,谭嗣同本可以脱身,暂避一时,但他却选择了流血...  相似文献   

14.
"字面、字间、字外"阅读法是一种由表及里,即通过表层、深层至评价层的阅读方法.本文以<高级英语>课文为例,对此阅读法的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文章学的角度,运用现代文章学原理,对《庄子》一书中"言""意""道"论中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进行剖析、解读,发现"言不尽意"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察物→创意→缀文"的文章写作规律;"得意忘言"则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披文→得意→及物"的文章阅读规律。二者相互融合,贯通了"物→意→文→意→物"螺旋循环的文章写作和阅读的运动全流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类型很多,如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面对多样的阅读,只有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中采用以身示范法、读书笔记法、阅读指导法、心得交流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牛时兵 《中学文科》2009,(16):126-126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到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表层理解只须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以JEFC第70课Standing Room Only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思维训练早就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然而问题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思维训练缺乏层次性. 朱绍禹教授把阅读教学分为复述性阅读、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其思维水平呈现出由低往高的层次性.他说:"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个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以后的发展关系极大."朱先生"阅读水平层次说"对我们启发很大,阅读水平的层次即标志着思维水平的层次.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应遵循由低往高的阶梯式层次,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活动可为理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多种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通常为理解性阅读。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正确的思维取向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陈丽 《甘肃教育》2014,(16):66-66
正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解码的理性认识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