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不只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标准,还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使用了双元或多元分层标准。了解毛泽东的社会分层标准可以帮助认识当今社会的结构层次,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从"十七年"农村小说中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描写来透析人们之间关系的亲疏变化。一方面,情感的侧重点集中在了"同志"式的友情上,在公共事业中萌发的友情成为超越亲情和爱情之上唯一可以信赖的情感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公私斗争的严峻现实,这一切情感关系都开始以"阶级"为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极端重要的地位,认清了乡村衰败的根源,抓住了乡村问题的实质并以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全面改造乡村社会为基点,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社会转型中乡村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前草原小说的十七年 ,蒙古民族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家出现在这个时期 ,当代蒙古民族小说历史也开始于这个时期。它记录了蒙古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为翻身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解放后的新生活 ;创造并最终形成了当代蒙古族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传统。但由于狭隘的“工具论”、“从属论”等政治观念的框范 ,前草原小说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前草原小说不是孤立的 ,它与中国文学的总体状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业集体化组织的影响。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家庭”丧失了它原有的身份.开始变得可疑起来:首先,它的现实存在被历史影像遮蔽了.个体将因为其根据家庭物质条件所规定的阶级属性而获得一定的现实社会地位,同时,家庭的现实状态又会被集体按照与其历史面貌所不同的方向加以改造.其次,家庭的职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生产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劳动能力被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别被忽略不计。再次,个体挣扎并脱离它的行为在集体的背景下合法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分家在“十七年”农村小说作家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现代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为背景,分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人对社会分层理论的认识变化,可以揭示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结构演变的深层次的动因,并说明在社会分层理论上实现理论创新,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分层理论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现代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的文学,以往学术界往往认为有一部分执行了毛泽东文艺思想路线,而另一部分则是违反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其实不然,无论是当时受到热烈赞誉的作品,还是受到严厉批判的作品,都没有违反毛泽东文艺思想。因此,十七年的文学,并不是朝着实践或者违反毛泽东文艺思想两个方向发展的,而是朝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同一方向行进。当然,这两种作品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那是因为它们沿着两条不同的主轴线前进:一条是不折不扣地按着毛泽东文艺思想原有的规范进行创作;另一条是沿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思路但又并不完全按照规范而是有所拓展地进行创作。这两种作品都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较长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交叉性,社会主要任务具有二元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思想的中国化;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很快被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取代,则反映了毛泽东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问题上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10.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既是毛泽东一生中思考的重要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精英缺失与社会控制的弱化,以及贫富差距等,都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隐忧。因此,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引导构建农村社会合理分层结构,发挥农村精英等在农村社会控制方面的作用,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给农村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对农村学前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原因是解放前毛泽东对补资本主义工业化一课的认识并未牢固树立,解放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偏差,夸大了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文学母题,婚变在新时期自然有一个现代转型过程。正是通过描写婚变的现代转型,十七年农村小说切入政治规范——道德评价——主体建构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这一潜隐的现代性命题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了解社会分层和教育的关系。拟从三个维度来考察这一主题。1.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在入学(进入何种类型学校)上是否表现出差异。2.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的学业水平是否表现出差异。3.不同社会阶层学习者在升学(是否继续深造)方面是否表现出差异。必须指出 ,本研究并不是严格的统计研究 ,其抽样、分析过程没有进行细致的数理校验 ,仅仅是想通过调查数据简单地反映现象 ,至于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则有待更大规模和更严密的研究。同时 ,对导致现象的原因的解释也仅限于社会学的视角 ,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一、理论背景 :关于社…  相似文献   

16.
邓慧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00-101
乡土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已成为潮流,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似乎已被人遗忘,成为一种缺失的存在,它们失去在电视剧中的话语权。主要探究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被荧屏遗弃于角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章以探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难点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以及在新时期的转型。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历程中,打上传统化烙印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得出了其结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上以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存在诸多矛盾。只有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农村现代化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崭新时代,表现出了相当激进的进化论思想。对于这一时代而言,它与过去的关系不是一种继承的关系,而是一种彻底决裂的关系。"十七年"农村小说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无疑是对时代氛围的反映,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它并不能与传统完全分道扬镳。在这里,我将抽取两个方面来阐释这一问题:一是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因为自然(土地)无疑是最能反映农民本源的东西;二是乡村传统道德模式的变化,基于个体的道德标准到基于集体的道德标准的转化过程使我们有可能窥见历史与现实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开启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先河,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将经历不同发展层次、阶段,阐明了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来使中国社会主义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的真谛和建设起强大社会主义经济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毛泽东的这些认识,为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起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