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钰 《考试周刊》2007,(32):31-32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思想内容时应注重诗歌本身的内容、诗歌所处的时代的风貌、诗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诗歌前面的"序"、诗歌作品思想感情的多样性及诗人创作风格个别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诗歌教育,单纯地把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组织教学活动,"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的实践项目研究"创新诗歌教育的途径,既注重显性课程的开设,又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既注重把诗歌作为文学体裁来进行教学,又注重以中国古典诗歌为载体,拓展延伸其内涵,以此来构建学生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泽阳 《考试周刊》2013,(37):17-18
诗歌的翻译尤其需要解释,因为诗歌中存在着比其他文学作品形式更多的"未知点"和"空白点",诗歌翻译应注重解释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蕙的风>评论甚为熟悉,但对周作人在诗歌理论上的建树及影响,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周作人在诗的"形式与借鉴融合"方面主张诗歌语言、形式的解放,关注诗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在重视"诗体大解放"之余,更关注诗歌的建设,注重对中西文学传统的借鉴与新变,而在"诗之情"方面则关注诗歌的言情特质,诗情的层次和特点;在"诗的读解"方面,则详细考察诗歌的读解基础、原则和具体化问题.总之,周作人不仅对整体的诗歌理论进行了深刻思考,同时也对新诗的初创、建设和深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集中体现了诗歌的美学精华。因此,在进行语文诗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发掘诗歌的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注重诗歌的意象美古诗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情投射到客观的事物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事物形象——"象",  相似文献   

6.
将我国古诗译为英文是宣传中华文化、促进文艺交流的重要方式。许渊冲先生在大量诗词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翻译理论。这对诗歌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版"Go for it!"英语九年级教材引入了诗歌作为阅读文本。文章以九年级教材Unit 7 Section A的"Mom Knows Best"为例分析英语诗歌教学模式,从诗歌语境和语言意境入手,设计诗歌教学。在英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体验",鼓励发散"想象",教会学生"吟诵",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学习诗歌之趣。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最凝练、最注重抒写人的心灵情感的语言艺术,在创作中必须运用"留白"艺术造就艺术"留白".诗歌的艺术"留白"具有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即艺术"留白"能够造就自由博大之美、难以言传之美、曲径通幽之美.  相似文献   

10.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5,(7):59-64
虽然第三代诗歌运动流派众多,各派别的理论主张不尽相同,他们从事的诗歌实践也有不同的具体追求,但从整体上看来,第三代诗歌又具有一些大致相同的"代"性创作倾向。相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上的诗歌传统,第三代诗歌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反叛性创作姿态,注重世俗化的审美视野,表现出调侃游戏式的情感基调,大量实施"重写"和"戏仿"的写作策略以及运用"反优雅"、"反意象"、口语化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12.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创始人,对东西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英美留学期间深受庞德的影响。埃兹拉·庞德的"日日新"创作精神影响着徐志摩对新诗道路探寻,庞德的节奏、韵律理论更是启发了徐志摩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庞德诗歌在意象理论上注重古典意蕴与意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他的意象体现出强大的意境张力,这些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庞德影响了徐志摩的诗歌,进而对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15.
只有置于五四这一特定诗歌语境中,才能对陆志韦的诗歌艺术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陆志韦诗歌的内容题材丰富、书写对象广博,同时有着内在机理的共通性和暗涵意蕴的一致性,即宗教情怀、宗教气息。陆志韦的诗歌中,有诗意浓郁的,也有诗意淡薄甚至缺失的。那些诗意充盈的诗歌,显示了诗意建构方略的个性特色。在诗歌的语言技艺和修辞策略上面,陆志韦注重炼字和比拟、通感、象征的运用。虽然具有追求形式、讲究文体的姿态,但《渡河》中的诗歌却既无"定"形也无"固"体,而是呈现出了杂乱的文体、多样的形式;不过,还是可以找到某些外在形式经过陆志韦精心设计过的自由体诗。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的眼光。本文仅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的课外十篇古诗词为素材,进行综合梳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一起探寻诗歌欣赏的方法。一、诗题——"诗歌眉目"诗歌的题目相当于诗歌的眉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诗歌题目上,我们或许可以探知诗歌的题材类型,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感知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诗歌的意旨。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理解诗歌,使他们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因此,诗歌教学的课堂,重要的是诗意的回归,提高诗歌教学的关键是落实诗词教学"三字诀"。一、练好"读"字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韵味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注重诗歌的讲解,而忽略了诗歌的课堂朗读,学生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注重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有效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歌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在声律、音韵中感知,在抒情意象中解读,在情感渲染中体验,提升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最终使中华文化得到深度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路薇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5):13-18,30
南宋朱熹既是理学家,也兼具诗人、书法家的身份.他以儒家义理为基底进行诗书创作,奉守严正持"敬"观,并将持"敬"的功夫从理论层面延伸至个人行为修养及诗歌书法等艺术领域.朱熹反对夸张繁复的艺术技巧,提出文道并重,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注重"气"在诗文书法中的一以贯之,并且在诗书创作与理论中从推崇"古法"过渡到后期不完全否定苏黄的"无法之法",将理学思想与艺术法度平衡融合,对其时及宋末元初均有深远影响.朱熹以其深厚的理学修养和文学积累,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批评中融入理学思想,使诗歌与书法表现出理学视阈下的会通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宋濂论诗强调诗歌的伦理教化功能,认为诗、文在功能上一致,同为载道之具;诗歌要以得"性情之正"为标准,反对师心自用,主张向古人学习,以汉魏盛唐诗歌为师法对象;作诗要五美俱备,在此基础上,诗人还要注重养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