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努力打造与专业课衔接,融教、学、做为一体,体现真实情境的公共课教学模式,从而使公共课教学很好地融入"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去,为"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为践行教学理念,结合公共课教学特点,可以尝试建构政治行为导向教学、体育选项教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应用文模拟教学。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英语阅读教学的不断改革与更新,其教学模式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与英语写作、语法、词汇等教学相比,英语阅读教学更强调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才能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文章论述了教师从英语阅读教学实际需求出发,搭建相应的学习环境,细化教学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支架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究,设计并总结了该教学模式指导下的相关英语阅读教学案例,从而助力英语教师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建构高效英语阅读课堂和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二者并重且存在内在逻辑相关的联系。一方面,"阅读"为"写作"打下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词句、素材资料,掌握了写作技法,提升写作情意。另一方面应借助"写作"为"阅读"服务,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领会课文,通过盘活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实现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角度出发,核心素养是可学、可教、可测的必要素养,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品德课程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品德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团队认知体系。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品德课的学习空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课后,延伸品德课堂教学内容,紧抓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就从以上几个方面例谈基于品德核心素养下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是一门科研与创新类的素质教育课,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和信息加工能力,并在其基础上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在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贯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和考核改革的实践,将德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融于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何永青 《学周刊C版》2019,(17):111-111
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团队协作学习是众多学习模式中作用比较突出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引导团队协作学习,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出发点,对团队协作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诸多阅读理论中,"本色阅读"不失为一种朴素而本真的阅读理念,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8):100-101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即实行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这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文章对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读写结合是一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语文思维、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素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研究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实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学观念、设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的方式推进读写结合教学,希望为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27):25-26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点学习内容,在所有语文知识点当中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近年来,在实践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应用能力,语文教师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课堂,通过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存在的共性点,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设了一座互通桥梁,以达到阅读与写作能力双向提升的教学目的。因此,文章将着重围绕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予以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展开,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从而夯实学生的阅读根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有效的阅读方法,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一、加强基础教学,引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强化写作技巧。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二者的有效整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和作文的"并轨"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达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教育体制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增强语文教学指导,指引学生高效阅读,并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采取措施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同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目标,还能充分挖掘阅读和写作训练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深度阅读的特点和要求,提出深度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逻辑理路,即先建构意义,再设计以写作能力发展为导向的阅读任务,最后在写作中指导学生深化阅读感受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深度阅读和写作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理念为基础,基于省级教学团队平台,通过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实现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进步与更新,基于中国新课改和历史核心素养提出这一背景,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开放式课堂建构,让学生适应开放式教学氛围;通过开放式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确立现代阅读教学理念,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对作品意义的自行建构能力与探究性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石建华 《教师》2022,(24):24-2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创新,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致力于改变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学科素养。文章对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15-12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STEM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诉求,而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文章通过对知识建构理念导向下STEM教学基本原则的论述,构建了包括"知识共享协商、知识建构、知识集成"三个层面的STEM教学模式。基于该教学模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教学后,通过单组前后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建构的STEM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水平和STEM素养水平。其中,教学活动前后学生的观点改进能力和STEM能力变化相对显著;在该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知识建构能力与师生交互对STEM素养具有交互效应且体现为增益模式,师生互动对于低知识建构水平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其中"读"和"写"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基本型技能,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以往,阅读和写作都是分开进行的,阅读就是阅读,写作就是写作,缺乏有机整合性。2019年秋季起,学校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教材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这样读和写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因此唯有改变传统教学思路,探究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策略,才能有效落实"读写结合"理念,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强化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