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谈起作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但学生依然愁眉苦脸。近两年来,我以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作为切入点,就学生习作中"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能够轻松地开启学生的习作之门。教师可利用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进行预热,指导学生写"每日微博",再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习作殿堂。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4.
常听学生说:"我一上作文课就头大,不知道从何下笔,根本无话可说."为什么学生作文时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呢?我想,那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写作素材所造成的.其实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写作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然而学生却不能发现它,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难题,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用敏感的神经和敏锐的跟睛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积累素材,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了能真正实现"乐于习作"这一理念,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丰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真正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亦是我的苦恼之处。究其原因,当然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无话可写。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的乐园,因此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总是这样去做.并从中收获着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本学期初,我的一次偶然所为,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生活素材,需要通过思考来整理生活素材,需要通过阅读来感悟生活素材。如果缺乏观察、思考、阅读,那么写作文当然就成了一件难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颇有哲理性,让我们感悟到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汲取素材。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比作溪水,那么如何让文章"清澈美丽"呢?我决定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汲生活之活水,荡思想之洪波,赏美文之涟漪。  相似文献   

10.
张永德 《语文天地》2013,(12):44-45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探索作文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只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的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一、观察生活,挖掘生活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这个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注重实践。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学生习作开出更美的花.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作文应注重生活化、通俗化,讲究朴实真切,以学生所能有的情感体验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素描平凡生活,启迪习作思维,促进其真情表达。一、串联生活,摄取习作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中并不缺少学生习作的内容,关键在于怎么去发现。因此,教师要紧紧地串联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启发思考,让学生自然地从生活中摄取习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蔡春龙 《中国教师》2013,(14):42-43,56
小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需要在习作实践中培养,这就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学习的场所",即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习作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习作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习作方法构建习作体系,具备"自能作文"能力。一、引导学生与"素材"对话,发展"规划习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当中、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游戏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教师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去欣赏那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学生的生活面不如城市学生广,习作的素材不如城市学生丰富,但对农村独有的自然风景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丰富的习作材料弃之不用,造成习作素材的匮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法将学生的看法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生活,发现作文,发现素材。一、干家务,找乐趣为开辟学生的习作天地,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积累素材。1.跟家人一起劳动。现在的农村学生生活变化大,已经很难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学生参与习作教学活动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习作素材,从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真情实感地表达,促使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享受生活,运用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抒发个性化情感内涵,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来自于生活的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其实生活中处处有习作素材,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挖掘、体会,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会,认真思考,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感染读者。第一步:感受校园生活——以"活动"为支点,点燃习作激情1.多彩的校园生活学校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机会,点燃了习作激情。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来丰富写作内容,笔者就如何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谈几点体会。一是用敏锐的观察力感受生活气息;二是养成用写作的形式来展现生活的习惯;三是善于从内心出发挖掘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真情,才会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