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顾名思义就是跨越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子内的人类心理而同另一文化圈子的人类心理进行对比研究。跨文化研究方法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必然趋势,文化间的差异不仅影响不同群体中的个体,同时也影响跨文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一个跨文化研究这样的准实验时,必须降低研究过程中取样、施测时或者施测项目中各种偏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跨文化心理学的影响,中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30多年来,中国心理学家在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和认知发展、人格和智力、情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跨文化研究。但在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中国30多年来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3.
自苏联心理学家倡导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以来,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其间,国内外广大学者努力研究,争鸣拓展,促使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对于克服当代心理学危机,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运动心理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心理学的学科地位越来越重要。运动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和移植了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运动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这篇论文主要就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个方面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历史述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跨文化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鼓励文化间的交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的历史溯源、解读,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借鉴的分析,为我国开展跨文化教育所借鉴.旨在促进跨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鼓励文化间的交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的历史溯源、解读,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借鉴的分析,为我国开展跨文化教育所借鉴。旨在促进跨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心理学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它研究的课题对于建立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体系,解释普遍的人类行为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还由于它引入科学的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倍受国内外心理学界的青睐。目前,我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刚刚兴起,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部分心理学工作者仅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科学的结论。本文试图系统阐述跨文化心理学的起源、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以助我国跨文化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跨文化心理学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它的成就不仅在于对世界范围内具有异质文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对心理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分析并总结了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西方的一门学科,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主要阐述跨文化心理学的研充对象和研究目标、跨文化心理学的一般框架、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跨文化心理学的性质,为跨文化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心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以两种以上文化资料为基础的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心理论。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开展跨文化研究是极其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生活世界和意义,反对将人的心理和行为自然化,倡导质化研究方法。其局限性在于易走向相对主义,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述介了建立理论心理学的必要性,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理论心理学家所起的作用。对理论心理学作出了一定的评论,指出理论心理学是一门元理论,是科学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同时也论及了理论心理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人本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心理学中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学派。它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活动被认为是有别于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新发展,是对近代传统心理学主要流派偏颇之见的一种扭转,人本心理学的人格教育和学习论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的一个新研究方向,也是当今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概念及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介绍了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并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历史是短暂的。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开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瞩目,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对世界范围内具有异质文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的许多研究成果使心理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被认为是人类行为普遍法则的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将分析跨文化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对于心理学发展的意义,还将讨论它对中国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宗教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的阐释、以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心理学思想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的心理学中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母体是跨文化心理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或群体在城乡两种亚文化背景下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以获得文化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意义。区域心理学是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系统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历史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生态区域生活的民众在文化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了很大差异,研究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教育思潮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不断增强、世界教育民主化趋势日益加深、多元文化主义逐渐衰退的现实产物,它奠基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的“外国人教育”,并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下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跨文化教育坚持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基本主张包括:反对文化霸权与文化部落主义,倡导文化理解与文化共生;促进文化整合与文化交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全面加强课程设计,创建跨文化的学习情境;改进跨文化教学方式,推动多元主体动态合作;优化跨文化教育评价,合理选择评价形式与评价工具。跨文化教育思潮实现了对一元世界心态与异己性思维的超越,解决了“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矛盾对立,弥补了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的缺陷与不足。但是,作为一个产生不久的新思潮,跨文化教育也面临身份认定、认识论路线、方法论路线等方面的诸多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