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的诗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惠特曼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她的诗,不同于惠特曼那种响亮、豪放、坦荡的男性风格,而另有一种女性独有的清丽、柔婉、蕴藉。但是和惠特曼一样,狄金森也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4.
《两条路》是德国著名作家让·保尔·里克特(176-1825)的散文佳作。《两条路》讲的是一个十分平常的规动故事。它告诉人们的其实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一个道理。就这个内容来说,把它写进文章不易写好。但是,里克特却以巧妙而奇特的构思,十分精到的艺术手法,将短文写得感人至深。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在新年之夜回顾他的一生,为他的过失而羞愧,痛惜虚掷的年华。文中,作者摒弃了一般规劝文章惯用的说理、议论的方法,而是细致地刻画了老人的心理状态,把强烈的光束集中在老人的身上。文章的前五个段落,作者极尽渲染之…  相似文献   

5.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角度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宗教态度有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白锡汉 《文教资料》2010,(29):32-33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诗中大量运用了“圆”这一意象来表达永恒。圆集中体现了她对自然、爱情、死亡和上帝的思考和认识.这些认识主要源自她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与诗人对死亡和爱情的独特感受密不可分.具有独特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课本古代送别诗选了八首,即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为送别题材,而其构思却有同有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9.
狄金森是美国著名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创作了500多首描写自然的诗。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自然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慈爱友善,时而充满敌意,既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又给人类以伤害。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悟读,揭示了这位女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新作文》2007,(4)
□概论想像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没有想像,恐怕就没有写作了。有人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像的  相似文献   

13.
奇特的国度──智利孙镇海南美洲的智利不仅以国土形状狭长而著称,还有许多奇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利北部虽然濒临太平洋,但却在副热带高气压和秘鲁寒流的共同作用下,具有极其于旱的气候,世界“干极”——阿塔卡马...  相似文献   

14.
诗的构思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要产生好的构思,必须去洞悉生活,从绚烂斑驳的生活中、开掘诗的矿石,对见与闻,感与触,作选择、淘炼,选取最有特征意义的人、物、事,用最有表现力的形象、画面、色彩、音响、语言来再现生活。诗歌以形象使一切抽象变为具体,诗的形象具有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诗歌表现形象,要求更集中更凝炼更典型,同时还常常借助恰如其份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形象塑造的过程,就是诗人认识现实的过程。诗人愈经历了丰富的生活,愈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宝塔诗”是我国诗歌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因诗的外观似宝塔状而得名,也叫“塔形诗”。一般情况下,宝塔诗是按照排列顺序从上往下读,诗行依次组合而成诗意。但有些构思奇特的宝塔诗,往往打破了宝塔诗的常规读法。读者如果不能正确去读,便会感到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例如:  相似文献   

16.
利夫赛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利夫赛的政治诗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四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精神的;抨击各种社会问题的;讨论种族问题以及涉及妇女问题和性别歧视的。在这些诗中,诗人直抒胸臆,秉笔直书民生疾苦和诸多社会问题,诗情激越张扬,体现了诗歌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诗学观。分析其政治诗,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其诗中诗性与政治性的完美结合,欣赏其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进而更全面地认识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超验主义的自然观的角度,根据英诗韵律音步的特点,分析狄金森的自然诗"Dear March-Come in-",借以窥见狄金森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不事雕琢、清新质朴的反传统性的语言,以及其迂回曲折地尽显生活之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堪称其死亡诗中的经典.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时而恐惧死亡,时而相信永生,时而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时而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情感中充满矛盾.矛盾是狄金森死亡诗的灵魂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