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宇晴 《记者摇篮》2010,(4):80-80
从第一次走进直播间开始做节目主持工作,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在这10年中,我先后主持过大量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如新闻类节目《新闻海鲜馆》、咨询投诉类节日《哪壶不开提哪壶》、服务类节目《陪你逛街》、《跳蚤市场》、社交类节目《金秋岁月》、文艺类节目《空中大舞台》等等。  相似文献   

2.
谈谈编辑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原同志原来约我来讲语言问题,我考虑以后,还是讲讲编辑工作。大概一个人干哪一行,就觉得哪一行不容易谈,因为我做语言工作,就觉得语言问题不大好谈。我也做过编辑工作,多少知道一点,因为只知道一点儿,所以胆子就比较大。正如有些书生喜欢谈兵,有些将军喜欢作诗,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的编辑经验是这样,49年我在开明书店当编辑有一年时间,从78年《中国语文》复刊以来到现在,编了三年杂志。在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那儿编《文言读本》,没搞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以经验不  相似文献   

3.
我在辞书出版社工作了四十多年,从助理编辑至编审,经手的书不算少。现在回想起来,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特点,每本书有每本书的故事。到底哪一本最与众不同,哪一本工作难度最大,思考再三,最难处理的是一部在中国内地并未上书架的辞书一《辞海》台湾版(据1989年版)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相似文献   

4.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一首《酒干倘卖无》传唱28年,一部讲述养父女深情故事的电影《搭错车》无数次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5.
丑角与我     
在我孩提时代,父亲就总是对我说:“丑角这一行,跟你有缘份哪!”《打砂锅》、《打城隍》、  相似文献   

6.
仁义 《传媒》2001,(1):1
伴着新年的钟声,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一份新的媒体——《传媒》杂志,奉献在你的面前。《传媒》是新时期的幸运儿。《传媒》是新世纪的弄潮儿。四大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在当今信息时代,起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如今,没有哪一项工作、哪一种活动离得开传媒!没有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家庭离得开传媒!  相似文献   

7.
当今报刊成千上万,如果有人间我最喜欢哪一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新闻知识》。 《新闻知识》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她与我们宣传战线上的人心声相通,有特殊的感情,它鲜明准确地把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但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两篇文章丢了让毛泽东伤心呢?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另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在1930年写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初 ,不断有朋友打电话询问我何时调到了中国社科院 ,这“无厘头”消息弄得我如坠五里雾中。我始终在北京市属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从没有过调动念头 ,这是哪来的消息啊?原来朋友们在《北京日报》2002年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改革报》等多家报刊见到署名新华社记者邬焕庆的一篇报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位专家眼中的民工》。文中称“老石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专家” ,而我的笔名“老石”,圈内尽人皆知 ;文章内容与我的科研项目———三农问题也有关。我找来报纸一看 ,原来是我发表在2000年5月3日的…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也是《青年记者》,曾约我写过《2006,中国媒体让我为中国民航做出重大贡献》.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国航寄来的银卡.正当我铆足了劲要拿到金卡时,银行通知我达到白金卡资格了.于是,我就犯不上瞄着一家航空公司了,赶上哪班坐哪班,反正赶上饭点儿,机场贵宾室的免费伙食总比吃碗味千拉面强多了.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55年加入了《河南日报》通讯员队伍后,我就成为《河南日报通讯》的一名热情读者。解放前我小学都没毕业,参加工作后,写借条都请别人代笔,1952年因打抱不平存《河南日报》发了一封批评信,从此便与编辑部书来信往有了交情。每当收到《河南日报通讯》以后,我总是从卷首读到卷尾,一字不漏,不断从中吸取知识。假如哪期发得迟了,个人就急得不得了,总要跑到县委宣传部询问。 1985年,当我收到最后一期《河南日报通讯》,得悉刊物将改为《新闻爱好者》并公开发行时,马上开始订阅。从1986年元月至今,我是期期从  相似文献   

12.
我的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齐鲁晚报的两位青年记者来采访我,谈完有关小说创作的话题后,他们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最喜欢哪首歌。回答前一个问题时我犹豫了许久,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喜欢韩红演唱的《天路》。"而且特别喜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当兵的历史里哪本刊物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的《咬文嚼字》栏目和《编读往来》栏目,共被刊用了11篇稿件。我的写稿体会就是——要看准栏目写稿。一般来说,一张报纸,一份刊物,它里面都分许多栏目,每个栏目里需要哪方面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类型、面向的读者群和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先生曾说:“《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对了几遍,但终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书之难。” 郭老为什么会校了几遍仍有错字而感叹校对难呢? 各种专业论著所提出的校对主体应当具备的修养或素质,并无大的出入,简单说就是三条: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知识;进行哪一文种的校对,就要掌握哪一文种的知识。郭老是充分具备这三条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又是个摄影爱好者,厂宣传部给我订了一份《新闻知识》,以作奖励。经过学习《新闻知识》,我产生了给贵刊投稿的念头。去年6月出差去杭州,在西湖公园里拍摄了一张彩色照片,照片冲印出来后,我吃不准往哪投好。我想贵刊是我的老师,不妨壮着胆子试试。将照片寄出后,我  相似文献   

17.
写稿之乐     
“爬格子”是件劳心费神的苦差事,所以每每谈及,便会生出“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墨香扑鼻来”的感慨。 可能是兴趣所致吧,我偏偏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总想写点什么。特别是前年担任新华社专职通讯员以来,共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瞭望》、《半月谈》、《湖北日报》及中央、省、市电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600多篇文稿,其中有7篇被评为新华社湖北分社年度好稿,1篇获1997年度湖北新闻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文稿变铅…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当我开始在英国《每日邮报》工作时,经常能听到把哪一页印刷成彩色页的争论,主编是文稿先后顺序的决策者.毕竟那时,并非所有的印刷机都能实现彩色印刷.回忆这个故事的瞬间,我不禁感叹吾已老矣,但这确实反映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闻业体现出的急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卫水山 《出版史料》2007,(4):124-125
我收到一本题为《灵秀之气》的朱虹绘画纪念集。朱虹(1930~1997年)是人民出版社的老同志,长期从事出版财务工作。以往我只知作者是位一生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优秀财务干部,哪能想到她还是位颇有灵气的业余画家。因此,我心中涌动的欣喜情愫已浓浓了。迫不及待打开纪念集,面对幅幅绘画作品连同每页文字,细细观察着、感受着、沉思咂摸着。那几天我把集子断断续续读过三四遍,给我留下了遐思多多。  相似文献   

20.
我这个人没有幽默细胞,能让别人前仰后合的笑话,顶多能让我皮笑肉不笑一下。春节前没钱回家非常闹心,但牛县长、牛大哥、牛校长,终于在年终岁末的时候,彻底把我给逗笑了一次。 那天不巧看到《东方时空》盘点牛群。现在的记者真过分,步步紧逼,挖陷阱、布地雷,哪壶不开提哪壶,把牛县长搞得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