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学者通过论证“孔子并不认为有‘生而知之者’”来为孔子辩护,但是这种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和历史的真实。孔子其实是认为有“生而知之者”的;他所说的“生而知之者”并非指“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有其特定的含义,即:“一个人身体和智力成熟后,凭着很高的天赋,尚未经过专门求学,就有极高的对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感悟力,就能明白孔子心目中的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是盼女成凤的成功者。因为她发掘到两个女儿的天赋领域:大女儿伊蕾娜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小女儿艾芙的天赋是文艺。当两个女儿还在幼年时期,居里夫人就不许他们怕“黑”、怕“雷  相似文献   

3.
独立自主的人格 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是唯一获得盼女成凤的成功,因为她发掘到了两个女儿的天赋领域:大女儿伊雷娜·居里的天赋领域是科学,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天赋领域是文艺,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指出:成年的个性由童年养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4.
“五十而知天命”意为生而知之乎 为孔夫子辩安徽龙达云中等专业学校使用的全国统编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的定义和形式”的标题下,有这样一段文字,“世界上没有天赋观念.生而知之的人。明成祖夺取建文帝皇位后,把建文帝的儿子本主关起来。当...  相似文献   

5.
从东施效颦说起胡思孔夫子虽然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可是,他却坦率地承认:“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夫子是我国的第一大圣人,连大圣人都不敢不“敏以求之”,那么,至于一般的常人,就更不能不特别的重视学习的了。然而,应该怎样学习呢?我想...  相似文献   

6.
究竟有没有天才?“天才”二字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如若认为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一出娘胎就有的,所谓“生而知之”、无师自通,无疑,这种“天才”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既反对这种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才论”,又承认有天才的存在。所谓天才就是比较聪明一点,指的是个人的天赋。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就承  相似文献   

7.
《三字经》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公开宣扬世界上有什么“生而知之”的神童。林贼出自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也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把自己比做“天马”,胡说什么他的脑袋特别灵,他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我们在学工小工厂学习刻灯的过程,就能说明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开始时,看了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生知”与“学知”的矛盾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其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论语*季氏》,以下引证只注篇名.)孔子的“生而知之”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学而知之”包含唯物主义内容,由此形成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他还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虽然承认“生而知之”,但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此说明孔子崇尚古人勤奋学习求得知识.勤奋学习,对适应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不断学习.否则,他将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9.
困而学之成大才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处刘奉光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16、9节)孔子所谓生而知之者几乎是没有的,生而好学者也少数的,更多的是教而学之,诱而学之,从而知之。困而学之者...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生而知之”的解释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生而知之”不应按字面之意据实解释,而应从修辞角度去加以解释,这是一条正确解释“生而知之”的途径。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孔子的认识论及其知识来源观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实践出真知     
人的知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头脑里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的实践获得的,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世界观历来斗争的焦点。二千四百年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唯心论的祖师爷——孔子,不就拼命地鼓吹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吗?而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也极力地鼓吹什么“天赋”、“先知”,把人的知识说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头脑只是一个加工厂,一切真知都是直接经验发源的。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发掘天赋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蕾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家教观是:发掘女儿的某种天赋领域的创造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只会考100分的死知识。天赋是人的一种先天具有、无师自通的素质。在母体中八个月的胎儿,对宇宙万物中的声、光、图案、色彩、景物等已有着某种天然的交融感应。毕加  相似文献   

13.
“模仿”,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通俗地讲就是照葫芦画瓢。模仿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吾非生而知之者”,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模仿学习,从咿呀学语到下地走路,人一步步成长的各个阶段,即是一个从模仿到独立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神童诗》顾名思义,是所谓“神童”之作。全书充满着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反动的“天才观”,它们是《神童诗》的理论基础。《神童诗》中“自小多才学,平生气更高”,“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等黑话,大肆宣扬“天赋之才”、“无师自通”,实质上就是孔孟宣扬的“天生德于予”、“生而知之”那一套。《神童诗》的编者以此毒害、欺骗少年儿童,让小孩子顶礼膜拜那些所谓的“神童”,目的是要为反动统治阶级培养忠实的奴仆。  相似文献   

15.
“人非生而知之者,必学而后知之”。在蔡锷将军的学生时代,可以看到他是怎样通过学习,由传统儒家思想而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和军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以逐渐形成其激进的爱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并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忝为蔡锷将军的乡后辈,谨就所见于文史记载者剪缀成篇,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17.
想起家乡,就想起母亲;想起学校,就想起老师。老师在学生眼里,始终是高大、美好、慈祥、亲切的代名词。“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毛泽东的这句话,道出了莘莘学子的心声,明确了老师的无可替代的地位。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怎样的大人物、大作家、大学者,谁是生而知之?谁不感念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研而知之     
刘苏瑶 《辅导员》2013,(17):14-14
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叫韩愈,他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呀!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我们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钻研,才能获得知识,才能懂得道理。  相似文献   

19.
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不是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即从他们的天赋、能力、兴趣和愿望出发,而是把自己的职业观念强加给子女。如当记者的让子女从事新闻行业,将来也当记者;当医生的让子女去报医学专业,将来也当医生;当会计的让子女去报考会计师,将来也当会计……而事实上,子女未必喜欢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结果往往是父母一片苦心,却得不到子女的“欢心”。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亮点。他从人道教育、和谐教育理论出发,把“差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天赋尚未发掘”和“学习有困难的”三种类型,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和“隐性天赋”,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差生”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对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精神有借鉴、参考价值。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