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叶 《广西教育》2010,(21):1-1
近年来,学术造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最近的“汪晖门”和“唐骏事件”,一系列学术造假事件被披露出来,不少知名教授和社会公众人物也未能幸免,社会舆论哗然。学术造假事件接二连三频频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怎么啦?  相似文献   

2.
宋朝书铺     
类似“学历门”.中国古代的履历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亲自下过命令,要给选拔官员过程中暴露的造假者判死刑。虽然连皇帝都痛恨履历造假,但由于条件制约,造假者仍前赴后继。到了宋代.书铺终于应运诞生。宋朝的书铺,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0,(11)
陈方3月25日在《光明日报》撰文:西安交大一名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被撤销教授资格并解聘,其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实名举报学术造假。然而,在举报期间,6名教授却不断被校领导约见。校方表示,现在高  相似文献   

4.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贵华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术生态的视角" (课题号:DIB010717)目前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免于鉴定.  相似文献   

5.
文雨 《甘肃教育》2009,(16):1-1
当下社会中的许多事情让人颇费思量,而纷纷扰扰的学术界更是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令人眼花缭乱。有时候你会感觉很热闹,到处都有顶着专家、学者甚至大师头衔的人在谈经论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有个什么家站在你的面前;有时候又会觉得很虚无,举目四望,好像真正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很难找出几个来,更不要说什么大师了。而学术腐败的日益严重,学术造假的丑闻日增,更让人怀疑,在我们的学术领域究竟还留存于多少未被污染的净土?还有多少名人学者值得人们尊重和信赖?还有多少专家、教授仍在坚守着自已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6.
正无畏"与"有畏",对于科学家及所有科学工作者来讲,尤其不能错位。发这番感慨,全因院士"造假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日前被弟子王宇澄举报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专著及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他还爆料称,王正敏领衔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其实是克隆国外"人工耳蜗"申报国内专利,并成功获得"  相似文献   

7.
最近,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宣布中国学者的107 篇论文被撤,究竟谁该对此负责,众说纷纭。本文对舆论存在的各种责任认定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同行评审造假,就是学术不端,对于学术不端的后果,学者必须承担,所有被撤论文作者所在机构应当启动严肃的学术调查。这是纯净我国学术环境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入推进学术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科技部日前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近年,学术造假、腐败这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科研机构出现,说明我们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度建设是如何的滞后。  相似文献   

9.
高校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教授和学生冲突的风波尚未平息,教授和教授间的口水仗又惹人注目,季广茂和钟华两位学者学术批评与反批评的论战被炒得沸沸扬扬,本应属于正常状态的学术批评演变为一起超出学术范围的"社会事件",由学术事件到"社会事件"其间,学者的个人风度表露无遗,更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高校教师对学术批评的态度,进而也引发了我们如何看待高校学术批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一文,王耀华教授提出"滚雪球式的学术积累",写文章是实践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本文系统分析王耀华教授的"滚雪球"的方式,从积累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滚雪球式学术积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他刊速递     
<正>《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1期学位论文造假将面临"史上最严处罚"从2013年1月1日起,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学位论文造假行为处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规定,论文造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造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2期中国式自尊的阵痛与嬗变"毫无疑问,许多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遭遇失败,但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失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马丁·考温顿在《青少年自尊与学校失败》中写道:"现行青少年教育体制的关键问题是,只有少得可怜的同质化奖励作为正面激励提供给孩子们。成功,不仅意味着在标准化测试中超越你的同龄人,更应该意味着超越自己原本的极限。"  相似文献   

12.
从"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学术之治和大学之治等几个层面深入辨析现代大学制度下"教授治学"的内涵属性,指出在大学章程等外部制度保障下,要依托学科等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学术权力运行体系,并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敏 《考试周刊》2011,(44):164-165
"学术生态"概念是教育学与生态学交叉的产物。在新近的教育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研究中,"学术生态"是被广泛引用的热门词汇。但对"学术生态"概念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基于学术生态概念的模糊性,我试图从"学术"、"生态"及"学术生态"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出发勾勒学术生态概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9日,武汉大学证实教授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被引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可能是该校最年轻教授。化学学院称学校没有破格,而是根据学术成果及人才引进办法,评其为正教授。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一位副教授因为学术造假被开除而引起教育部和全社会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关注。学校本应是一片净土,可为什么高校的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原因有二:体制问题和个人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副教授、教授等的评选必须以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后盾;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一年内也必须在科研成果上达到学校规定的数量才能保住头衔;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提出也被作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科研成果和研究成果又以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发表为标志。也就是说学术论文和专著在高校被当作利益分配的最重要指标。于是有人就说高校学术造假是“逼上梁山”的结果,高校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合理。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际却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6.
陈宝泉 《教育》2011,(14):5
近日,一条消息在媒体上升温:某高校一位著名教授在3家单位任全职,还在外省被聘为"特聘教授"。这位教授还称,这是普遍现象,有人兼职10多家单位。学者身兼多职是学术浮躁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腐败,也称为学术腐败,有的学者认为应称"学术不端".高等学校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不曾被玷污的"象牙塔",然而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以及学术造假行为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品质的“学术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生态"是指学术与学术、学术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统一体。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现实社会中,学术生态系统经常出现违背人们愿望的"失衡"与"变异",即"学术生态危机"。提升学术生态理念,加强学术个体的道德自律、学术群体的制度他律、社会全体的行为法律,以实现学术个体、共同群体与社会全体的联动机制,才能真正形成高品质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面临着专制向民主权力的转移;在教育内部,学术权力开始觉醒,向封建行政权力发起冲击;在学校场域,校长或学堂监督独享管理权力,学校内最大的利益相关主体教授拥有的参与校务权力十分微弱,难以维护学术的独立.在此种历史场景下,蔡元培本着"学术自由、民主自治"原则,提出了"教授治校"思想.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通过设立评议会、科系教授会、行政会议三个组织来层层推进民主管理与专家治校,落实教授治校制度.在权力博弈中,北大教授的权力快速扩张,不仅获得了学术权力,而且掌控了行政权力,带动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为了克服学术权力膨胀带来的弊端,蒋梦麟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实践性地将教授治校改造为教授治学,完成了对教授治校的超越.当前,高校学术委员会成为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组织,但在实践中,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经常处于博弈状态,如何有效平衡两种权力,可以从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说     
"捂盖子"心理是典型的鸵鸟政策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李连生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六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而在这两年间,举报曾遭到校方的多次劝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