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能背诵第四节。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却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增强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按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3.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精彩语言。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3.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将语言文享训练挤进阅读教学却是摆在广大浯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增强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恩情     
《少年读者》2009,(5):12-13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14.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筹划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推出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四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6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8月15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其点评稿近40篇。点评有对四个课例的综合赏析,也有对单个课例的深入品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四个课例的亮点和缺憾.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有几篇文章只摘登了部分内容,供大家探讨、交流。考虑到来稿现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原定第9期刊出全部点评,现将版面扩充,分第9、第10两期刊出,本次只刊登对四个课例的综合点评,请大家下期继续关注对单个课例的点评。 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设计的相关点评将在第11期刊出,请有兴趣的老师继续惠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标预设】 1,有感惰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8.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体会孔子“论水、言志”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孔子的品德高尚、充满智慧、循循善诱,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