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研读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会理材、广开材源,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臧云录 《甘肃教育》2014,(19):71-71
正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感悟和体验,才能增强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一、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德育课程的内在情感性、体验性等学科独特性,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视频资源越来越得到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青睐,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视频资源由于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征,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激发力、贴近现实生活、信息量大等优势,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等方面发挥着其他课程资源无法比拟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恰当,  相似文献   

4.
商建明 《考试周刊》2013,(35):146-147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和政治教师、学生和课程整合,达到和谐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开发学生资源实现思品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工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得不思考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开发学生资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围绕学生生活,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优化品德课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品德教学实效,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让学生课前体验,可以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在教学中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品德表象;尊重学生的差异,构建一定的品德教学平台,是优化品德教学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取舍资源更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巧妙链接,点化生活资源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思想品德课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社会现实,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和自我成长。生活化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回归生活,开放课堂,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自觉意识,将社会现象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育理念,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始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学生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主体,指的是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要求: 要促进学生自己的道德实践, 丰富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川春 《文教资料》2013,(30):161-162
当前思想品德新教材资源是丰富的,但并不是所有教材资源都能够直接为教学服务。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需要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深刻认识利用好本土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本土教育资源,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杨宁 《甘肃教育》2014,(5):53-53
新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课本就是一个范例”、“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意识。要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局面,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一切德育活动都可以成为品德课堂的补充和拓展内容。品德老师要善于挖掘本校德育特色资源,把少先队活动、德育校本课程、党建活动等方面内容加以整合,进行合理利用,丰富品德学科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都是无限和无价的,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靠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实现.教师资源的最高价值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而充分发挥学生资源的主体作用;学生资源也只有在教师地启发和引导下才能显现出其无限潜能.因此,只有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相互激发、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而"好"的数学问题就是整合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等课程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童志刚 《文教资料》2008,(14):148-149
在新课程日益走向冷静实施的今天,有效性教学是各个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可以说,有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践行.为此,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课程资源,贴近学情,贴近生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内化.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倡品德学科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发展。这无疑要求品德课教师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结构,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反思,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倡品德学科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发展。这无疑要求品德课教师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结构,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反思,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问题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教师应以新课程观为指导,发挥思想品德课优势,积极开发当地农村环境教育校外课程资源,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合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因学起思想品德来枯燥无味、抽象空洞,而缺乏学习兴趣。其实,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学也易见成效。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发展个性品质,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