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中国古代社会到新时期初期,中国式婚恋观走过了漫长悠远而耐人寻味的嬗变历程———从光芒初现到隐藏遮蔽再到张扬显现,从自由释放到权力压抑到再到逐渐复苏、走向多元。在此演进过程中",五四"至新时期初期的小说创作中的爱情婚姻伦理启蒙,表现出不同表征。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伦理观的互动,为爱情婚姻的生机和活力的焕发创造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
池莉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相似文献   

3.
平淡的婚姻值得珍惜邹云结婚久了,有的人感到婚姻如一碗白面,清汤寡水,无滋无味。“大虾虽好,久吃则腻”。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由新鲜到陈旧,由赏心悦目到习以为常的审视过程。婚姻亦然。不可否认,在有些家庭当婚姻的大幕徐徐拉开时,爱情还其本来面目,恋爱时所有的葱...  相似文献   

4.
邹晶  王趁红 《考试周刊》2008,(11):24-25
爱情、婚姻、家庭是女作家永远关注的题材,现当代的众多女性作家在书写爱情的同时又解构了爱情,但由于时空的巨大差异,她们对爱情的解构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精神恋到性唯美的发展过程,主人公也经历了从弱者到强者、从"审他"到自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寻哈代小说的创作轨迹,可发现哈代的婚恋观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对以爱情为基础婚姻的倡导到对基督教婚姻观、道德观的否定,哈代的婚恋观愈来愈显出反传统的特质。了解哈代的爱情婚姻观念有助于加深对哈代小说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思想解放的初期到新世纪的今天,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在文学创作上走过了一条线条分明的道路,她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认识是呈上升状态的,由对无爱婚姻的拒绝到挣脱婚姻的羁绊再到完全不要婚姻,其间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作品中“女奴”情绪的抒发,到女性自我的发现,再到人“本我”的展示,给我们表现了一个女性的全过程和反抗传统婚姻观念的理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爱情与婚姻在史铁生“心魂”的执着追问下焕发出奇异的神彩,他认为“残疾与爱情是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爱情既是人的孤独体现,也是对人类残疾拯救的途径。他常引用圣经原文,以之为比照、映衬、要求,试图印证爱情与婚姻在上帝的原初设计中是统一的,男女只有在心魂合一中方能体味到爱的真谛,以此纠正人的恶与疏失,暗示出理想的爱情婚姻应有神圣根基,引发人们对爱情与婚姻本原的沉思与反省。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被公认为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热情歌颂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背叛与反抗。用现在的眼光再去重读此文,我有了与此不同的看法: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情感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一、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实质来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夫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程序结合而成的,婚前没有建立爱情的过程,焦仲卿和刘兰芝分明也是这样一对夫妻。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兰芝自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在这样一个婚姻中感受到的主要是痛苦和悲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相似文献   

9.
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对婚姻的伦理基础定位,由原来的单一爱情论转变为爱情与义务统一论。性道德是婚姻伦理的基础,婚姻伦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性自决权的个体化趋势。新《婚姻法》的性道德蕴涵着最大限度的宽容与人道。  相似文献   

10.
个人经验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各种积累的最终结果。它根植于心,显现于行。从鲁迅生活的时代观念与婚姻、经济职业与婚姻和爱情与婚姻三个部分出发,再将《伤逝》中"爱情的开始——产生‘隔膜’——婚姻失败"代入鲁迅现实生活并进行异同类比,可以发现鲁迅和许广平较《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而言他们是成功的。在成功的背后不难看出鲁迅当时思考的深入。他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伤逝》,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当下青年人的婚恋都具有借鉴和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海鸽在《中国式离婚》中塑造了林母、林小枫、肖莉、娟子四位女性形象,通过她们对各自婚姻所持的不同的态度来展现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婚姻状况及各自所面临的危机.从林母对传统爱情的坚守到林小枫在现代爱情中的自我迷失,再到娟子对唯美爱情的追求以及肖莉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以她们为一个缩影,谈谈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爱情是种能力,那么婚姻就是种智慧。 互相吸引,怦然心动、海誓山盟,遥望终生。这样的爱情几步,是大多数食色男女走向婚姻的共舞。这一过程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也可以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3.
阿雨热线     
( 49)婚姻是爱情的 天堂 阿雨:   常听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开始我并不信,因为恋爱中的美妙感觉,使人只愿相信诗人们所说的那样“与子偕老”。可等我步入婚姻的围城之后,才发现那种乏味至极的平淡时光,的确会消磨掉爱情的颜色。所以,虽然现在的我已不可能再过单身贵族生活,但有时也不免怀念过去的浪漫时光。与丈夫生气了,我还会暗暗发誓,下辈子如果再生成女孩,绝对追求只恋爱不结婚的爱情。我知道这是老话题了,却又忍不住写封信去,想听听你的看法。   舞钢王璐 王璐老师:   以我来看,婚姻非但不是爱情的坟墓,反…  相似文献   

14.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伤逝》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伤逝》对于爱情的解读,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爱情婚姻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爱情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女性一定要自强自立;爱情婚姻需要呵护和经营。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对唐人传奇作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在题材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婚姻爱情由唐传奇的偏重世俗更多地倾向神界鬼域;吸纳唐传奇的仕途官场故事并向公案故事延拓;由唐传奇的痛击官场仕途到集中火力于科场举试;对唐传奇中侠义类新题材的吸纳、筛选与再加工。  相似文献   

17.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既是主动积极的,也是被动消极的。她们既自主大胆地追求幸福,享受爱情,却又在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历程中,因遭受到来自礼教的、社会的、男性的压制与阻挠,而难以摆脱被遗弃、被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一、婚姻自由的含义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制或干涉.婚姻自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包办强迫婚姻.恩格斯指出:“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2—73页)当时,缔结婚姻是政治行为,是以家世利益为基础的。门当户对、传宗接代是婚姻的基本要求。至于当事人双方是否自愿,有无爱情,是根本不考虑的。在被迫的专制封建婚姻中,实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爱情的存在,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与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圣经》中人类始祖夏娃与亚当、《诗经》中"关关雎鸠"、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迦梨陀娑《沙恭达罗》、汤显祖《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当下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涉及该话题。戏剧作为最能充分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对爱情婚姻题材的涉及自然也不例外。由这个大题材缩小到表现家庭关系中丈夫背叛妻子的故事在戏剧中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