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毅江 《精武》2013,(36):82-8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培养自主学习的工作。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启发,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开展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地分组,而是为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有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情感、思想、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在这一师生同场构建的过程中,师生要互相敞开心扉,进行多信息的交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学生走进自己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会心态开放、个性凸显、创造性解放。而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平等的关系得以建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就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对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目标达成的程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反思与评价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准的。在"三维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资料法和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网球与羽毛球这两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的技术动作之间的迁移进行研究,旨在了解2者之间的技战术特征、训练方法、体能特征和制胜因素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相互联系、共同因素,以及在技术环节上存在的技能正迁移,以便我们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网球与羽毛球技术动作之间正迁移进行教学,缩短练习者学习排球新技术的过程,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信息交流的深刻取决于教师的反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教学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传输出来的控制信息进行学习动  相似文献   

6.
陈章源 《精武》2013,(36):55-56
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高校羽毛球选项课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意识都得到激发和增强,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目标设置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 ,应用相关与回归的统计学方法 ,对田径运动课程的目标设置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田径运动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迅速掌握三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是在相对宽广的环境里,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的实践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频繁的接触与交往。在这种课堂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交往活动,师生共同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海峡两岸舞龙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两岸舞龙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师资力量、教材、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影响;在套路风格、器材、使用的背景音乐及参与年龄上存在不同.建议教育管理部门与龙狮运动协会组织编写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学习舞龙运动的教材和音像资料;加强海峡两岸舞龙团队之间的交流,增加比赛次数,有利于队伍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促进,吸取双方的长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啦啦队教学训练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重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感受,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思考,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能力、创编能力,提高啦啦队教学训练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调节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学生整体之间的矛盾,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升教学效果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以袁桥初中2012级2个班级各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法在足球选项课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学习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及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2.合作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社会性的提高,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3.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享受了运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欧阳诗文  吴雪 《新体育》2022,(16):44-49
目前,上海市普通高中正逐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标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为此,本研究以高中篮球结构化学习为例,基于双新实践、课标、学情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活动设计,通过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设计,提出基于“双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学习策略,将“双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校的术科教学,如何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课时,使一个教学班达到预定水平,是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提。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探讨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这种理论基本精神和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克服传统教学中只有期末进行一次性考核的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与教师多次提供反馈信息,使每个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学习与教学目标之间关系,明确学习的进步与差距,从而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方法,依据相关理论,对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运动能力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分为有效激发兴趣、准确学习技术、熟练掌握技能与灵活运用技能4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呈层级递进关系,即前一阶段的形成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前提。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下,研究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有助于实践者在培养过程中清晰其形成过程、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贾齐  李捷 《体育与科学》2003,24(4):36-39,48
运动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运动学习领域中,身体既是认识工具又是认识对象。学习者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与其他类型的认识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主体与世界之间统一关系的建立,并且成为这一关系的存在者。运动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心)与客体(=身)由分离走向统一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资料的研究与实际中职护理教育过程中的现状的研究,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评价、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加护理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结论:案例教学法在实际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够真正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常用教学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健美操教学内容,教学中除采用示范法、语言法、完整法、重复法以外,还应采用健美操特有的教学方法:递加循环法、带领法、情绪感染法和提示法。 一、递加循环法 是指在健美操教学中,每学习一个动作或组合后,都再与前面所学的动作或组合连接起来进行练习的一种递加式循环教学方法。此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练习过程中的动作与动作,组合与组合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教学过程顺序如下: 学习A 学习B 巩固练习A+B 学习C 巩固练习A+B+C 学习D 巩固练习A+B+C+D……以此类推。 递加循环法可把先学…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进行耐久跑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为了提高耐久跑的教学质量,我们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与生命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的要点。学生在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耐久跑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环境下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基于保持现代体育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传授体育技能为主导,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过程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