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小妹填字     
一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苏门弟子黄山谷在一起谈诗。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各加一字作腰,你们说,该加什么字好呢?”东坡说加“摇”“映”两字,说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认为不够好。东坡又说:“那就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认为还不是最好的。黄山谷见师兄加的字,都被小妹否定了,也就不敢说出自己心中要说的句子来,只好鼓动小妹快快说出贴切的字眼。  相似文献   

2.
<正>给诗加"腰"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  相似文献   

3.
传说,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  相似文献   

4.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5.
据说,宋朝大诗人苏轼有一次与苏小妹、黄山谷论诗。苏小妹出了个题目:“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各加一字作腰。黄山谷加“摇”、“映”二字,苏  相似文献   

6.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就是苏老先生的千金小姐苏小妹也是名播京都、才华出众的淑女。一天晚上,淡月微云,轻风细露。东坡和诗友黄庭坚在花园里切磋诗词,遥见小妹徘徊梅下吟哦不止。东坡随即笑邀小妹一起谈诗论词。席间,小妹举头望月,低头吟咏“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然后瞅着哥哥和黄庭坚说:“请帮我琢磨琢磨,两句中各加一什么字作腰,才会成为一联更好的诗句”。文思敏捷的黄庭坚稍一沉思就念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不满意,认为“太俗”。东坡踱了几步说:“改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小妹朗诵以后,摇着头说:“太实,前人用得过多,不够新颖。”在黄庭坚捻须微吟时,小妹娇嗔一笑,“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是更好吗?”东坡,黄庭坚一听,拍手称妙,连称奇才。  相似文献   

7.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8.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请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相似文献   

9.
苏轼学写诗     
苏轼10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春梅,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父亲苏洵看着小苏轼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夜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诗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诗更加符合眼前的情景,更加有韵味吗?”小苏轼想了一会儿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故事导入师:我们都熟悉贾岛和韩愈关于“推敲”的小故事。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天,北宋大文豪苏轼、黄庭坚,还有苏小妹三人一起谈文论诗。苏小妹出了一道题: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成为五言联句。如果让你填,你会填什么?屏显:轻风__柳,淡月__花。生1:轻风拂细柳,淡月映梅花。“吹拂”的“拂”,“映照”的“映”。师:为什么选这两个字?生1:轻风拂过,更能体现风的柔和,“映”梅花更能显示月光的皎洁。  相似文献   

11.
吴昊 《语文知识》2001,(4):27-28
古人吟诗赋对,往往匠心独运,智慧频出。在自己的诗中或联语里巧布“天窗”,使其充满机趣和妙韵,既引人遐思,又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相传,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以及苏门弟子黄山谷在一起评文论诗,互相题试。苏小妹出了一联带有“天窗”的诗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要苏、黄二人在“天窗”上各加一  相似文献   

12.
动词的锤炼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着,因此动词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而且常常充当句子的关键成份。在语言实践中,如果动词运用得精当,并且有反复锤炼的工力,那么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人写诗就十分注重锤炼动词。据传说,苏小妹有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联句,她要苏轼和黄庭坚各添上两个动词,以成为五言诗。苏轼吟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吟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都显得太俗。苏小妹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就境界全出:一个“扶”字,把无形无影的微风拟人化,它宛若娇柔的少女,扶住细嫩的柳丝,更加摇曳多姿,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感。一个“失”字,更是妙笔生花:月光青白,梅花白里泛红,月光和梅花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朵朵梅花稳没在月色之中,好像消失了一样,这就活托出一种朦胧之美,使描写的景物达到了出神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故事叫《给诗加腰》,"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若在句中,各加一个字做"腰",该用什么字为好?这是苏小妹出的题。苏东坡加了"摇""映"二字,被苏小妹否定了;黄山谷又加了"舞""隐"二字,仍然被否。最后,苏小妹加了两字,成了"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个故事充分表明,诗歌语言,是极精炼形象的,用最少的笔墨,表达了多姿多彩的内容。在古代,我们是很重视"诗教"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的意思。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精炼的文笔,也能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情境和作者的感情,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苏轼小时候学写诗,有一段佳话。有一天,他向父亲苏洵请教写文章的秘诀。苏洵沉吟了一会儿说:“观察加体会。”这天夜晚,和暖的春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融融的月光映照着淡淡的梅花。苏洵指着这美丽的晚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根据平日的观察和体会,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它更加切合实景,更加富有韵味吗?”  相似文献   

15.
小苏轼写诗     
孙铭 《少年读者》2008,(1):75-75
苏轼10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父亲苏洵看着小苏轼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夜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更加符合眼前的情景,更加有韵味吗?”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我们应该苦心探索,非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我们精心选择词语,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无不在词语的锤炼方面下过功夫。宋代的苏小妹曾写出这样两句待:“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让苏东坡和黄庭坚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 据说北宋时期著名才女苏小妹偶然吟得了两句小诗:“清风细柳,淡月梅花。”她吟完之后。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他向哥哥——大文豪苏轼求教。  相似文献   

18.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才高八斗,才智不让须眉,是女中翘楚。东坡和苏小妹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研讨文章。一天晚上,苏小妹来到哥哥书房,见苏东坡正紧锁双眉,对月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便逗趣地问道:"大哥今天又在想些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让小妹为你分忧。"苏东坡见她到来,说道:"我刚想起一上联,若你今晚能对出下联来,  相似文献   

19.
1.东坡对小妹一天,苏东坡与苏小妹在花园里饮酒赏月。下酒菜中有一碟切好的咸鸡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了一个上联,叫苏东坡对下联。她出的上联是: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苏东坡按说也应以桌上物品对下联,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饭后,侍女端上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剥开一个石榴正要吃时,下联有了。道出来是: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相似文献   

20.
田丽霞 《班主任》2013,(5):65-67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好一个睿智尖刻的苏小妹。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作为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你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内心。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颗锦绣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