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治理理论主张公共教育治理的公共性与效益性,倡导政府实行分权,支持政府与市场和学校之间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以此为研究基点,对教育局长领导行为的分析揭示出政府责任的重要性,需要寻求政府职能转变之策。  相似文献   

2.
3.
覃志刚 《湖南教育》2003,(24):16-1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有关新课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挑战的研究也不断呈现,但鲜有教育局长的声音。其实,此一轮课改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农村教育以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是农村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教育局长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中国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角色,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同步成长,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一、新课程期待中的教育管理行为这次课程改革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各门课程改革力度虽不相同,但都呈现出强烈的、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  相似文献   

4.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治理理论批评了"新公共管理"效率至上的倾向,转向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更为关注教育的公共性,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善治"迈进的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正在不断强化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打造教育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达成公共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公共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听证制度在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中的意义与地位.文章首先对于听证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公共治理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而后对2002年1月中国国家铁路票价听证会的功能状况进行了实证评诂,最后对于中国听证制度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听证制度,充分发挥其治理效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领导行为的两种表现:"关心学生"和"关心工作"。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角度调查了解教师领导行为的状态,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自我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是高等教育系统唯一的管理主体和单一的权力中心,高等教育系统依赖政府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政府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社会交换。随着高等教育系统治理的主体趋向多元化,多种权力主体和利益主体相互并存与博弈,多维度、多层面、多指向的社会交换维系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与此同时,基于社会交换这一框架,高等教育系统、政府、社会之间呈现出新的互动关系与态势。  相似文献   

9.
危机处理能力已成为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升行政领导危机处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危机处理能力与公共治理能力的关系,论述了对提高行政领导的反应、决策、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就如何提升行政领导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教育服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公共教育服务中,除政府这一公认的治理主体外,学校、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都是重要的治理主体。公共教育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治理理念相对缺乏、治理主体相对单一、治理权力过于集中、治理行动相对分散,进而提出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中的宏观决策机制、管理协商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以及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管办评的分离使教育评估的教育质量监督作用越来越大,教育评估队伍也在壮大,正呈现从一元评估逐步向多元评估发展的趋势,第三方教育评估更是近年来 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是从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的关键一步。在我国教育深化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教育公共治理理论对第三方教育评估的发展颇有启示。文章以教育公共治理理论的“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对第三方教育评估的产生背景与现状做出梳理,指出发展第三方教育评估任重道远,需从内部突破与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众通过以手投票或以脚投票两种公共选择机制进行高等教育供给决策,对公立高等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公共选择的角度研究美国公立高等教育供给行为,对我国各级政府明确高等教育供给责任,缩小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减少效率损失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政府本位”观念仍未改变、高校自主权有限、中介组织发展薄弱等问题,对此,依照公共治理的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视阈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基于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着重从公共治理及公民个体层面分析了公共治理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即从公共治理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有助于公共治理目标的实现;从公民个体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公民自身利益的实现。进而提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构建公共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国家事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下激发公共治理的活力,不断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实现课程要素、课程类型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核心维度的整体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一体化与多元共治的课程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为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立高校的根本制度。落实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实现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高等教育办学实践过程中确立了这一领导体制的制度自信,但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理论困惑,学术界缺乏理论自信。为此,要自觉维护制度的权威,培育制度意识;理性认识制度的不能,走出制度神话;充分彰显制度的价值,建设制度文明,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同时避免陷入制度迷信的窠臼。  相似文献   

18.
于莎 《职教论坛》2022,(1):105-111
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涉及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核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通过对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及社会公众在参与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过程中的两两博弈分析,勾勒出多元主体的决策选择行为及提炼影响利益共同体参与治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及社会公众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其中社会效益、办学成本、违法办学处罚及补助奖励等因素是影响利益共同体参与治理的主因。基于此,构建政府、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和社会公众为主导治理体系,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与目标,以提升治理效率,助推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