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2.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3.
刘楚 《中国集邮》2000,(5):16-16
1997年3月邮市见顶回落。从当年年底开始,邮评界便流行底部之说,人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结果却是屡买屡套,损失惨重。到如今部分市场人士茫然不知邮市底在何方。出现群体性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人士对于1999年的诸多重大历史性题材,尤其是世界邮展和万国邮联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期望过高。然而邮市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牛短熊长,一曝十寒是中国邮市的特色,一厢情愿地指望邮市在暴跌后短期内恢复元气,只能是最初希望越大,最终失望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严邮 《集邮博览》2001,(8):40-40
5月前,北京邮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热潮。久旱逢甘雨,这小小的热潮着实让邮民们狂喜了一番。京城内外某些位颇有知名度的“邮评家”也不失时机的借助新闻媒体为此叫好,大喊“井喷了”。一时间,一些邮民们以为真的发财的时候到了。在两个多月的井喷过程中,据内情人讲,确实有人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也确有一大部分人高喊跳楼。  相似文献   

5.
我的朋友高明是某高校的一位哲学老师,还是一个有着十多年邮龄的集邮爱好者,他不仅哲学课讲得好,而且投资邮市也很成功。2001年1月,在邮市十分低迷时进入市场炒作邮币卡的高明,不但没有被套牢,而且还奇迹般地使自己的资金涨了10倍多。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除旧迎新之机,邮人又踏入了新的一年。在新年伊始对全年的邮市进行预测,实在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毕竟政策面的变化频乃、投资者对后市看法的变化,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邮市的潮起潮落。但既然邮市存在着,投资者也希望能够了解市场今后一年的大概趋势,作为市场评论人士,笔者也只能够就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7.
邮迷玩邮票     
于爱波 《集邮博览》2012,(11):85-85
2011年底,抱着对2012年中国邮市的坚定看好,想着反正自己也要做新邮首日封,"一头是养,两头是放",索性在往年预订的基础上,又多订了几套邮票,准备在2012年的邮市中试水一搏,以邮养邮。时至今日,纵观今年前8个月我所经历的新邮市场,用"雾里看  相似文献   

8.
宋琛 《中国集邮》2001,(2):30-31
2000年的邮市在邮人的声声叹息中走过,一年来的低迷徘徊令市场人气更加萎靡?当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之时,邮人将继续而对新一年的邮市,毕竟在底部区域盘桓的市场,离黎明已经不会再遥远了。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再次埘2001年的邮市充满美好的憧憬。尽管这种憧憬有勉强的成分,反映出邮人信心的不足,但路还是要走下去的,邮同样应该玩下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邮市成为集邮爱好者的市场,中国的邮市春天才会到来。这句话已被数次邮市高潮所验证。邮市从“炒邮”演变为“炒政策”,是中国特色邮市的新发明,其实也是“政策市”的宿命所决定的。2004年这波行情的出现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但邮发406号文件中朦胧的“邮政分家”消息,猴年邮票的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邮市与西方发达国家邮市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邮市是集邮者互通有元,拾遣补缺的乐园,在那里以收藏为主,炒新邮的空间很小。但是,在我国,所谓邮市主要是一帮邮商炒作新邮的地方,这种市场一直靠炒新邮活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集邮》2000,(6):7-7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全面持续发展和4月13日国家邮政局的4条利好消息出台,邮市发生了许多变化。本茶座特邀部分集邮家和邮评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吸引了众多邮商、邮贩、邮人的集邮巾场安静了许多,一批炒邮者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邮市,智者仁人因此议论纷纷。有人说邮市将进入一个“冷战”时期,有人说这只是高潮到来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有人认为,职业炒邮者离开邮市是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的结果,还有人说,邮市冷清了,将给集邮事业带来损失。对此,我想起了一条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成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4.
1979年以来,邮市即伴随邮人形影不离,成为集邮者调剂余缺的主要渠道。20多年来,邮市经坎坷、上下沉浮,给众多涉足者带来了悲欢离合。但邮市依然沿着其固有的方向和规律运行,成为90年代国民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邮品投资也家喻户晓,被众多家庭视为储财增值保值的一个有效途径,80年代出现的“以邮养邮”格局已被90年代的集邮投资理念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王洪新 《中国集邮》2001,(11):29-29
当今的邮市不仅以邮、币、卡的纯收藏转向收藏兼投资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部分人进而投资兼投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邮市比80年代又进了一大步,但是,邮市投资毕竟不同于股市,有许多人总想着东西买到手就涨,特别是见新就炒一把,涨上去后还要再炒高等等。这都是急功近利、违背集邮基本知识的一种错误想法。现综合邮市的几种投资误区,特向读提个醒,以便在邮市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邮市有人说有两大癌症.一是炒风二是贬风。如何治理, 可以说从上到下。从普通邮迷到专家学者,都伤透了脑筋。也绞尽了脑汁。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一次"首届中国邮卡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会。与会专家学者,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邮市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的对策。看后很受启发,但对目前邮界对邮市流行的某些观点和说法,笔者还有不尽相同的看法。现与大家探讨,不正之处,还望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7.
宝木 《中国集邮》2000,(11):18-19
经过40个月的下滑调整,邮市由1997年4月的高峰跌至2000年7月的冰点。漫长的调整之路,使许多邮人失去了集邮的信心,投资者更是远离市场,人们对邮市能否再度重振雄风已持越来越多的怀疑态度,悲观论者更是认为邮市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但是绝望中蕴生机的投资准则,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就在绝大多数人认为今年邮市没戏的时刻,邮市又表现出令人惊愕的走势。2000年8月,随着《小鲤鱼跳龙门》小本票的高开高走,市场人士突然发现市场的潜力是多么巨大,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春至今,邮市一直处在低迷状态,造成目前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邮政部门身上。怎样激活邮市?邮人们众说纷纭,各抒已见,提出不少好的方法和建议。那么邮政部门该采取何种措施来使邮市摆脱困境呢?如何才能重振邮政信誉,让邮人们重新恢复信心,使邮市兴旺发达,使中国的集邮事业稳健发展下去呢?笔者提出如下愚见,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邮》2001,(9):9-9
上次茶座邮友们企盼7月中旬以后邮市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可是事与愿违,邮市不升反降。到8月3日后,邮市反弹,各种热门品种的价格有了较大的回升,邮市有望止跌回稳。8月7日,我们再次组织了一次集邮茶座,对后市的发展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即将与邮人挥手而去,在过去的一年中邮市表现如何,成为了集藏者和投资者所关心的焦点。回顾一年来的邮市走势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投资者厘定来年操作思路的开端。笔者就2003年的市场表现做一个归纳,希望通过这一总结对继续关心邮市的集藏者和投资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