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处世态度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怎么样呢?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审视当代高职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完善的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辅导,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处世态度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人格怎么样呢?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审视当代高职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完善的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辅导,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叶斌 《科教文汇》2008,(21):33-34
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成为当代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中心,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性人格的人才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范绍伟  李运娟 《科教文汇》2007,(12X):162-162
“浩然之气”在美学意义上体现着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表现着人格的伟大与崇高,是自由伟岸人格美的经典体现。其原因是善与美是相统一的——善与美在本质要求方面相同;善与美在体悟方式和完满境界方面形同。追求道德“至善”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的自我肯定、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即人格美体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环境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形成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试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内、外环境作简要的分析,以期寻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郭永军  王宇中  姚俊 《科教文汇》2009,(33):256-257
为探讨当代中国人心目中道德典范的人格特征,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通过2615名被试对当代道德典范目标人群的人格特征词汇描述的整理、筛选,共获得道德人格特质词汇117个。在性别比较中,未发现性别描述词汇的差异。词汇中未体现西方典型的公正道德观,却体现了中西方混合性的道德观,即集体主义、宽恕和关爱等道德观,但仍有大部分不能简单归为三大道德观的词汇,因此道德人格具体成分及其结构还望在进一步研究中求证。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将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高校党支部是学生党员和谐道德人格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培养学生党员和谐道德人格修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平台与战斗堡垒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道德现状,探讨高校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和谐道德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浩然之气"在美学意义上体现着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表现着人格的伟大与崇高,是自由伟岸人格美的经典体现.其原因是善与美是相统一的--善与美在本质要求方面相同;善与美在体悟方式和完满境界方面形同.追求道德"至善"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的自我肯定、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即人格美体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务员道德人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属于行政伦理建设的范畴。我们以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和公务员道德人格培养为目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健全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创设积极健康的行政文化以及发扬公务员的行政精神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培育积极人格和促成积极社会组织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社会组织是激发大学生主体性道德需要、唤起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意识、发展大学生主体性道德能力和培育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积极人格的实质即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以积极心理学为视域,实施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模式,是道德教育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11.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青年培育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旨在使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本质、技术手段、营利目标、运作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了解,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从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实践。这个过程和个体的道德生成过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来促使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道德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王星  张传忠 《科教文汇》2023,(7):180-184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积极语言是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挖掘自身潜能,推动思想道德修养发展,促使积极人格品质形成,构建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的语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运用积极语言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展示教师个人语言魅力、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生动的课堂环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积极的方面,掌握夸赞的艺术和批评的艺术,运用幽默艺术使课堂充满快乐,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人格,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和探究中学习,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一、地理自主学习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仅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且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这对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张丽华  于向科 《内江科技》2010,31(8):77-77,82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实践中体验生活、触发情感,产生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感受道德的魅力。从而实现从悟到行,由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谭君 《科教文汇》2009,(24):7-10
本研究旨在对高职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心理治疗中导入音乐治疗的各项技术、紧密结合学生的相关具体表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治疗对治疗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高职生是有效的。(2)音乐治疗能够帮助高职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加强融入到集体的能力、加强语言互动能力;发展其他休闲技能和兴趣,转化消极封闭情绪;并对完善人格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谭君 《科教文汇》2009,(30):221-224
本研究旨在对高职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心理治疗中导入团体与个体音乐治疗的相关技术,紧密结合学生的相关具体表现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治疗对治疗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高职生是有效的。(2)音乐治疗能够帮助高职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加强融入到集体的能力、加强语言互动能力;发展其它休闲技能和兴趣,转化消极封闭情绪;并对完善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思想与网络社会的道德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网络伦理问题具有全球性。对于网络秩序的混乱,技术手段、法律控制、制度完善等治理的对策虽然各有千秋也不可缺少,但在全新的网络行为面前,这些外在他律的措施都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由于儒家伦理思想强调的是内省自律和人格境界,可以弥补他律手段的缺陷。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儒家伦理思想对于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丽萍 《科教文汇》2007,(5S):22-2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新的荣辱观,这为我们高校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和素材,也为学生评判自身行为是否合乎道德性提供了标准。具体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时,应以道德认知为出发点,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表现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蔡小波 《科教文汇》2008,(26):11-11
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教师人格形象主要包括道德人格、学术人格和品质人格,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形象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要通过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条主要途径,体现在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慈爱、信任和宽容以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