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EG)、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EHMA为原料合成双键封端的聚氨酯(PU),再将PU改性丙烯酸酯制备复合乳液(PU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PU与PUA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U与丙烯酸酯单体发生共聚反应,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单体的转化率和凝胶率均提高,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0.5%;增加PU用量,PUA乳液的稳定性增强,粒径减小,乳胶膜的耐水性变差,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单体、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和醋酸乙烯酯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得到的乳液核硬壳软,经优化合成了性能优异的叔-醋-丙三元核壳共聚乳液,其相比于其它乳液,具有更高的耐玷污性、耐候性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比了醋酸乙烯(VAC)在传统聚合中和超声波辅助聚合中的单体转化率和乳液粒径分布的差别。在VAC聚合过程中外加超声波环境,单体转化率从92.5 %提高到98.8%,乳液粒子平均粒径从136.7nm减小到101.4nm。在超声波辅助VAC乳液聚合中,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及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仅靠超声波产生的自由基不足以引发聚合反应,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在引发聚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了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的机理,超声波可以连续提供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的作用是使死聚合物链变的有活性,导致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2HCl)引发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与马来酸酐(MA),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该聚合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单体摩尔比MA:APEG=2.5:1,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聚合温度75℃,反应时间6h。合成的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用其拌制混凝土,在保塌性能和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强作用都要优于市售同类减水剂。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2)
综述了近年来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改性方法和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改性特点,可以克服水性丙烯酸酯的不足,制备出具有优异特性的复合型涂料树脂。重点介绍了常见共聚或共混改性技术,同时结合新型的石墨烯和纳米改性技术,展望未来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沿着环保,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阻燃型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复配对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进行阻燃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燃烧性能以及热降解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碳层结构进行表征.最佳LOI值可达28.9,并通过垂直燃烧V-0级别;同时,高温阶段碳层重量得到明显提高,且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7.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即VAE乳液拥有优异的粘结性、柔韧性、耐候性、耐酸碱性、成膜性,被广泛应用在胶黏剂、外墙保温、涂料、纺织、造纸等领域。国外对高固含量低黏度和环境友好型VAE乳液研究非常广泛与深入,已开发出许多新品种。国内VAE乳液研究主要以VAE乳液改性为主,缺乏有关VAE乳液基础理论研究,在生产规模和品种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文章综述了VAE乳液生产现状、VAE乳液新产品开发研究现状、VAE乳液生产工艺及其产品应用状况,为VAE乳液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乳液型胶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志扬  范宏  谭军  李伯耿 《科技通报》2007,23(4):558-561
综述了近年来乳液型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组成、合成工艺、性能及应用等。讨论了通过改变单体组成或引发体系、改进聚合工艺、通过共混或化学结合引入其他聚合物的方式改进乳液型胶粘剂性能的方法。展望了未来乳液型胶粘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二甲基硅油.沉淀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型非离子乳化剂制备有机硅乳液消泡剂的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硅含量及其反应温度、乳化剂复配、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消泡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复合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水泥砂浆中加入不同掺量的苯丙乳液制备聚合物乳液水泥砂浆,并进行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苯丙乳液的掺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浆的抗压强度,但是它显著改善了水泥砂浆的和易性和需水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MHNB)体系,乙烯与极性单体(2,2-二甲基-4-戊烯醇)进行淤浆共聚反应时,极性单体的官能团的保护基团类型对极性单体与乙烯的聚合活性影响。采用1H-NMR和13C-NMR波谱对聚合物中极性单体的含量、支化度和支链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经烷基或芳基硅烷基团保护的极性单体与乙烯在MHNB催化作用下,通过共聚可以得到结构新颖的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  相似文献   

12.
陈薇  赖君荣 《大众科技》2004,(10):40-42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的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对苯和甲苯均有较高的吸油率,可用于对三苯环境的治理,本研究基于吸油率作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喷雾工艺制备酶解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性能进行研究。确定制备参数:淀粉乳浓度40%、p H值8.9、温度35℃、时间4h、酸酐3%。酶添加量为0.2(U/ml),在此条件下,乳液乳化能力达到保油4.5倍,乳液稳定性48h,0.1,干粉溶解不托尾,溶解时间30min以内,干粉流动性测定值2.5。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7)
近二十年来,多巴胺广泛运用于材料的合成。本文就多巴胺参与的材料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包括多巴胺的自聚合、共价键接枝、多组分共聚、乙烯基修饰的多巴胺聚合,并简述其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阳离子型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实验表明阳离子单体DMC的用量为11%时,所得丙烯酸酯树脂具有外观好,粘度大和优良的水溶稳定性能;不同条件下干燥成膜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阳离子型MMA/BA/AA/DMC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通过季铵盐与羧基反应生成酰胺基团而交联成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民爆行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乳胶基质地面站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通过采用集散控制方式和PID控制方法,对乳胶基质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对关键设备进行详尽的安全联锁保护,可以有效提高乳胶基质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从1943年Hoar和Schulman报道了微乳液以来,由于微乳液具有特别的热力学稳定性、光学透明性、高度的增溶能力等,在化学领域以及分析化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毛细管电泳发展迅速。1991年,Watarai首次应用微乳液作为毛细管电泳的分离介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microemulsion ele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MEEKC),或称微乳液毛细管电泳(microemulsi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CE)。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微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对影响粒径及其分布的各种因素,如单体、引发剂、稳定剂、分散介质以及反应温度等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微球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性变宽;增加稳定剂的量,微球的粒径减小,分散性变窄;此外分散介质的极性和反应温度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合理调节各种影响因素可制备理想粒径和粒径分布的PMMA微球。  相似文献   

19.
目前铁乳胶室实验中采用簇射起始点深度Δt≥6.0 c.u.(cascade unit)来区分强子与γ。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大量的强子混入了γ中。本文利用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铁乳室实验数据,尝试了用簇射起始点深度Δt和级联曲线的半宽度(FWHM)联合对强子与γ进行判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江苏油田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水介质分散型乳液调堵体系。该体系以分散聚合方法合成的聚丙烯酰胺乳液为主剂,以酚醛树脂作为交联剂配制而成,具有有效含量高(20%)、溶解时间短(<10min)、不含有机溶剂等特点。筛选的交联体系在温度为65℃,矿化度为0~30000mg/L的情况下,成胶时间可控(3d~8d),成胶强度可调(0.04MPa~0.085MP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江苏油田先后试验2口井,综合含水分别由措施前的92.5%降到61.5%、93.7%降到39.1%,降含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