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考、中考之后,录取通知书相继“飞”到各学子手中,一些考生和家长在欣喜之余纷纷开始宴请老师,以示感谢和庆贺,一些家长甚至不惜重金相互攀比。“谢师宴”本应该是一种自发自愿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人情往来,办还是不办,小办还是大办,完全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决定,但现在,它似乎成了一道高考、中考之后必须要做的“附加题”。  相似文献   

2.
方旭 《教学与管理》2006,(10):41-4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给成绩突出的教师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是理所当然的,它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评价、激励的手段;再者能够为教师留下工作过程中闪光的足迹,同时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认可.它的作用在于肯定成绩,鞭策后进,共同成长.而目前的一些现象,却使证书变了"味".  相似文献   

3.
假日应是孩子们从厚厚的书本中爬出来,透透气,调整学习心态的日子;也应是孩子们最盼望、最快乐、最开心的日子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假日中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参与自己喜爱且轻松的活动,而是在父母的陪同或要求下,背上书包,带上器具,奔忙于各种辅导班之间,使原本轻松的假日变得沉重  相似文献   

4.
下乡支教作为一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举措,简单可行、易见成效,因此,在很多地方被推广开来.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改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提高农村办学质量意义重大.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支教活动流于形式,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其实效与人们的期待相差甚远,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资助贫困生已被各级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阳光工程".的确,真心实意地向贫穷生伸出温暖之手,这对物质贫困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在某些电视新闻媒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下列别扭的镜头:  相似文献   

6.
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变得随意起来。近两年“老板”一词很是当道,成了很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对自己导师的称呼。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历史似乎并不短,起先是理工科研究生们这样称呼自己的导师,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跟上了这趟时髦;最初只有部分个性活跃的研究生公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那些沉稳、谨慎、思想“上进”的研究生也在私下交谈中称起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来。“老板”称呼的风行,迅速挤占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称…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图书馆见一同学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原来学习的锐气不见了,天天拖拖沓沓,每次到图书馆看书都比较晚,便觉奇怪,“他可是拿了一等奖学金的,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倒像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儿吧唧的。”在食堂吃饭时,又见此君菜单依旧,丝毫没有改善伙食的迹象,便忍不住问起原因来。原来在临近评奖学金时,他们专业就有几个自称“老好人”的同学带头提议:要均分奖学金。  相似文献   

9.
东方弧 《初中生》2012,(Z4):24-25
正悦读之前:"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时不时地从人们口中冒出的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些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禅。中国人有很多口头禅。因为每天口口相传,很多口头禅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定论。然而很多口头禅以讹传讹,长期给人造成误导。例一,有眼不识金镶玉。黄金镶嵌在玉器上面,应该是很显眼的,谁会有眼不识金镶玉呢?其实"金镶玉"应为"荆山玉"。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卞和的人在湖北荆山发现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乃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有很多口头禅.因为每天口口相传,很多口头禅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定论.然而很多口头禅以讹传讹,长期给人造成误导. 例一,有眼不识金镶玉.黄金镶嵌在玉器上面,应该是很显眼的,谁会有眼不识金镶玉呢?其实"金镶玉"应为"荆山玉".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卞和的人在湖北荆山发现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乃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他认定这是一块奇石,其中一定有宝,便将青石献给楚厉王.楚厉王不懂玉石,便请来一位专家辨认.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25)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三个臭皮匠,项个诸葛亮。”时不时地从人们口中冒出的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些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2.
身体进补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课也应该是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不同需要的提优或补差,而如今的补课已变了味,一个都不少.人人要补,教师、学生已没有了双休日。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富饶的国家里.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小镇里有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叫布鲁奇,弟弟叫布鲁塔。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富饶的国家里,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小镇里有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叫布鲁奇,弟弟叫布鲁塔。就在这两个同胞兄弟都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身体进补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课也应该是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不同需要的提优或补差。而如今的补课已变了味,一个都不少,人人要补,教师、学生已没有了双休日。绝大部分教师已把星期六的补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星期六上的是“正课”,而不是提优补差,否则会影响教学进度。有些教研室组织的统考是按“六天制”的进度安排的。虽然有学校声明补课自愿参加,但上新课谁敢不来?真正的提优补差往往被挤到周六下午两节课后或晚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使差生穷于应付,旧内容还没掌握,新的内容又来了,使差生更差。前几天《扬子晚报》上《每天只睡…  相似文献   

16.
“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从小就会唱这首歌.盼呀盼呀,又是一年端午节.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以其生动的感性特质呵护着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但诗歌却不幸遭遇了应试。诗歌本来是一个生命体,是性情之物,是作者灵性和生命的结晶。但在我们的课堂却变成了一个由主旨、形象和表达技巧组成的僵尸。读诗应该展开与诗歌的对话,应当学会欣赏,而欣赏诗歌从根本上讲就是欣赏生命。但在我们的课堂却是大砍大杀,把诗歌分析成各种碎块。欣赏应该是各依自己的性情,见仁见智,此之谓“诗无达诂”,而我们的课堂却拼命追求标准答案。再看一看各种语文杂志和语文网站上的所谓诗歌鉴赏论文,几乎是技术主义、操作主义的陈词滥调。可以说上述一切都是科学主义“、应试教育”惹的祸。那么,教师的状况如何呢?以我的观察来看,我以为他们中有不少人不读诗,或者不会读诗。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科学主义、“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虽然学了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满肚子的文学史和语言知识,这些科学化的知识代替了他们对文学生命的鲜活感悟,使他们生命中的诗性潜质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另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学实践的消磨,整天跟成绩、解题技巧打交道,早已使他们灵性尽失。教师和“应试教育”交互作用,使诗歌教育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可以说通过课堂,诗歌已难以本真状态进入孩子...  相似文献   

18.
支教本是一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事,但在某些地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它多少变了味。最近,笔者在某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些教师发的帖子,感触颇深。在我们这里,学校领导就此事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置上级文件于不顾,置交流的精神于不顾,只是以完成指标为手段,以排除异己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各个学段的子目标中,也无一例外地提到“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对话,是人类极为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倾听是一种相互尊重,是学生习得的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手段;倾听更是一种相互学习,是师生、生生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保有愉悦的心情。但随着教育评价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到肯定,随着对教育评价研究与探讨的深入,我们却不难发现,在有的教学实践中,评价慢慢变了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