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懂得寓教于乐,让学生早日掌握快乐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静怡 《文教资料》2012,(25):66-68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仅是教育家、思想家,其对音乐的研究更是先秦诸子中的领军人物,单《论语》中关于"乐"的观点就达20余次。虽然"乐"并非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但可以从孔子的乐教思想中看出其对乐的重视,以及乐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乐的起源、孔子与乐、孔子的乐教观和乐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乐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而揭示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籍《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美术教学中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创造,快乐地感受,使每一堂美术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  相似文献   

5.
学习这个概念来自孔子,教育这个概念来自孟子,学习和教育的根本是做人,做人的根本是乐。学习,教育,乐,是一气呵成的人的本性的实践,这个人性实践之乐是自然的,平静的,不是外力加上去的。孔子并不必然是道德圣人,而是在学中实践快乐的人,因为孔子摸到了天教人做人的意思。我们做人,是接着孔子、孟子往下做人,接着孔子、孟子摸天的意思,接着孔子、孟子实践人性的乐。人不能违天,天也不能违人,在教育普及的岁月,天为人存在,不是人为天存在。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为天。  相似文献   

6.
张永飞 《教育》2011,(24):20-21
乐学,自古便是圣人贤哲们最为推崇的一种学习境界。《论语?雍也第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孔圣人是将"乐之"作为求知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环境和学习风气,我们会发现"学"和"乐"早已渐行渐远,学习反而和烦恼、痛苦这些负面的字眼绑在了一起。然而,还有这样一所独特的小学,它不仅仍提倡和努力实践着乐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将"乐"字融入到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乐"已经成了它的灵魂。它就是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的温泉小学。  相似文献   

7.
周红 《成才之路》2009,(11):47-47
快乐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最早提出快乐教育思想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对待学习应该保持快乐态度的论断,是世界上最早的快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快乐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最早提出快乐教育思想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指出对待学习应保持快乐的态度,这一论断是世界上最早的快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璇 《考试周刊》2011,(82):136-137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三种境界做了简明的描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三种不同的学习境界。其中,"乐之"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渐深入,我们开始尝试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建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王海东 《教师》2012,(9):69-69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孔子从知、好、乐的对比中告诉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个观点现在依然很适用,因为,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