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际意图是说话人在交际行为中所要实现的目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说话人对语言形式的选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有时会故意打破言语常规,造成前景化。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者对非常规形式背后的隐含意义的探求过程正是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前景化语言结构可将读者认知活动有效地引向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破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使用者主体意识的体现。作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言语礼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特征。交际者的认知、交际意图、意识程度及情感因素等主观因素,制约着他/她对礼貌话语的选择和对某一礼貌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相关语境假设进行思辨、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与作者在文本中相遇,相互交流,“共同创作”,完成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人类交际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领域,阅读教学始终是关注的重点。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进行的一种交际。根据关联理论,阅读理解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阅读材料可能包括明说与暗含两个方面的信息,阅读理解以寻找、确定最佳关联为依据。而在此过程中,话语标记语会对读者的话语理解产生制约,对读者的话语理解进行引导,使其对话语的理解尽可能与作者一致,故它们是寻找关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旨在揭示话语标记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借用语用预设隐蔽性、可取消性的特征分析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所产生的转移预设话语焦点、预设话语意图的艺术效果,旨在说明其在戏剧文本中对话语双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封常规语言使用规则的偏离,以此来实现文学价值的前景化,传递其特定意义,或者说是传递交际意图。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本质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文学作品虽不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口头会话,却是作者和读者内心的文字与思想的无声交流,因此Grice和Levison的会话原则在诗歌中也可以用来分析交际意图是如何传递的。  相似文献   

10.
名词化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但对名词化现象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认知层面的探讨。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交际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进而推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试图根据关联理论从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分析名词化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言语交际中,隐含表达现象复杂多样,究其原因,间接表达可以为特定的语用目的服务,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促进成功交际。当然,隐含表达也经常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败,因此准确理解话语意图非常重要,那么,究竟如何准确理解交际话语呢?以大量具体实例阐释了汉英隐含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段及其意义迷宫。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者推导原语作者的话语意图、并将其传递给译语读者的过程。翻译过程中对源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选择都要以传递原文作者的话语意图为出发点。推导原作的话语意图,需借助于语境和各种交际原则进行推理,把握话语的功能。传递原作的意图时,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注意意图传递的方式;要优先保证主要意图的传译;对于源语和泽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可根据翻译的意图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原本明确的(或字面的)词义会因说话人的表达意图而被调整或修饰,包括收窄(narrowing)、近似(approximation)、隐喻化(metaphorizing)等词义语用化现象。按照关联理论分析框架,这些语用现象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同一个语用加工过程的结果,而且遵循相同的认知机制,即最佳关联假定。交际中词语解码后的语义表征通常只是一模板或假设图式,尚需经过不同程度的语用加工才可能将其重构为交际者希望表达的意图信息,而且正是交际双方对最佳关联的追求,才引发、引导并完成了话语中词语语用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语用预设是人们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产生于语用预设本身的特点。利用语用预设特点形成的交际策略,有助于提高语言质量,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就职演说话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演讲作为一种特有的人类语言交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交际的本质。拟以关联理论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其话语与认知语境、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人类交际的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话语误解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主要是指听话者难以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而阻碍了交际的进行。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的角度入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形成的原因,可帮助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17.
隐约式非语言语境是交际主体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一些比较隐蔽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比如社会环境、心理文化环境。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话语的理解过程更是离不开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话语与语境结合来进行。隐约式非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一部分,对话语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刻意曲解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明确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话语意图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并且交际策略和语用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张志公先生的一个观点,他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首先立足于话语形式理解话语意图,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在理解话语意图的基础上探求话语形式,读懂两者之间如胶似漆的关系。也曾经在一次活动中听到过黄韩老师的观点,他认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20.
冲突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借助《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具体有分析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并借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发现冲突性话语是交际者在顺应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交际意图而对语言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冲突性话语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