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国旺 《教育文汇》2013,(13):29-30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老师使用教材的共识。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积极开发、补充和创新,才能使教材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彰显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提出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离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地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这种降低和淡化教材使用,没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现象,实在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笔者以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为例,试说明教材中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和遗忘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强调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教材依然是其它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如何看待和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吃准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能够做大胆地取舍、调整和补充,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4.
钟顺毅 《广西教育》2008,(26):16-16
实施新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做法,变之为学会“用教科书教”,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5.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8.
喻芳 《河北教育》2006,(12):15-17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和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材无疑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被动地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考试周刊》2010,(3):214-215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教师为什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12.
教材作为知识、方法和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课标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同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提出了诸多的不同看法。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充分而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起激活,形成富有创新、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教学设计。因此,新课程的教学也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一、确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它规定了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以实现课程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先树立教材使用的先进理念,正确认识教材的课程资源功能;其次,要理顺教材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知识结构对学生的适应关系;再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优化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媒介。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深入解读与钻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揭示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的优点是标准、规范,但这种规范往往会约束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针对过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迷信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有人提出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口号,这对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秀花 《现代语文》2013,(7):38-40,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媒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真钻研教  相似文献   

20.
李桂惠 《中学文科》2009,(17):125-126
时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揭示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的优点是标准、规范,但这种规范往往会约束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