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和改进党报工作,机制创新是个重要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不断调整报纸内部的生产关系,可以极大地调动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党报的各种优势,从而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真正提高采编工作效率,提高报纸质量。河南日报从2000年初开始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科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可见,积累和使用好新闻资料对编辑记者的采编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新闻实践证明:积累并使用好新闻资料,是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编辑记者采编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有关方针政策的新闻资料,可以使编辑记者及时掌握中央精神,提高报道的政策思想水平;有关知识性新闻资料,可以丰富采编人员的知识和群众用语,改进新闻写作;一些优秀新闻作品方面的资料,便于编辑记者研究新闻业务,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3.
河南日报编委会为了加强通联工作,不久前提出关于加强通联工作的意见,并决定恢复通联组,专抓通联工作。河南日报编委会认为,通联工作是报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对通联工作有所忽视,致使党报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改变这种局面,编委会要求各业务处领导人、编辑、记者充分认识通联工作的重要性,把通联工作看作依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重要方面,克服重编采,轻通联的倾向。同时把通联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部门与每个编辑,记者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播传媒是广播新闻产品的生产工厂,采编人员是生产者,他们采写的新闻作品是保证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基础,与广播新闻总体质量水平的关联度最为紧密,也就是说,编辑、记者不但是新闻稿件的采编者,更是新闻生产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对象。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然而在今天,能够调动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们衡水日报社在通联工作上,也搞了一些改革尝试。为了解决报社内部编采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实、巩固和发展新闻队伍,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陆续在全区十一个市、县和地直有关部门,设立了十四名特约记者,招聘了三名农民记者。去年下半年,地、县进行机构改革,报社一些骨干记者、编辑有的调出任职,有的内部提拔,第一线编采人员出现严重不足。在这种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办好一张党报,必须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采编队伍,才能在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各新闻单位已经确立了的共识.如何加速培养新闻人才的成长呢?举办获奖作品研讨会、青年记者作品评析会、专副刊业务探讨会等系列活动,是我们探索了两年而形成的、深受采编人员所欢迎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培训工作要有的放矢三年前,报社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在确定以办报为中心,不断深化新闻改革的同时,实施了竞争、激励和监督机制,作为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加速人才成长的途径,并把培训编辑记者业务交给了我们新闻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她,在一个地市级报社的群工通联部一干就是11个年头;她以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情、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勤恳工作,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她采编的“群众呼声”稿件先后有8篇获“陕西新闻奖”;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优秀信访工作干部;前不久,她被评为陕西省党报优秀记者,接着又荣获“第二届韬奋新闻奖”的殊荣。她,就是宝鸡日报社编辑、记者宁丽君。 “记者多吃苦,群众少吃亏” 1993年6月初的一天中午,在宝鸡日报社门前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五位从百里外的扶风县揉  相似文献   

8.
报纸编辑部的主要业务是采、编两大门类。“采”是指记者,“编” (含通联 )是指编辑。编辑、记者、通联这三者是办好报纸不可缺少的,忽视和削弱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会给报纸出版工作带来损失。就以报纸稿件的来源而论,通讯员的来稿和用稿占有相当比重。因此,报纸必须始终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把通联工作放在报纸工作的重要位置。编、采、通这三者虽分工不同,但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联是编辑范畴,顾名思义是做通讯联络工作的,是党报与广大通讯员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报纸编辑部通过通联向广大通…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调动全馆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保证大家协调一致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试着将采编与外借合并成一个部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发现了它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报社普遍感到采编一线力量薄弱,又因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无法增加人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报社内部潜力,调动报社科室(部处)行政干部和退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有效办法.(一)各地报社大都设党务、行政等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行政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有不少来自采编部门.至于退休的采编人员,都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行政干部和退休人员是报社宝贵的采编人力资源,挖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们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充实采编一线力量的一项任务.下面不妨举几例来看:广西右江日报社的纪委书记曾义明,在担任纪委书记和代管报社办公室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写稿.1995年,他先后三次到田阳县出差办事和参加房改工作会议,采写新闻稿件14篇.这些稿件除在《右江日报》全部见报外,还被《广西日报》《广西经济报》《广西科技报》《广西林业》等报刊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江西鹰潭日报社的原总编辑程关森.退休以后,仍笔耕不辍,每年发表的作品达10万字以上,并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已出版两本新书.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解决采编一线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提高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台编辑从广义上讲包括总编辑到各类节目的编辑、记者、通联和资料工作人员。编辑有 4项职能:组织报道、编发稿件、调研学习和培养通讯员。  组织报道。电台围绕党在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宣传计划,拟定报道提纲,组织编辑、记者及重点通讯员采编稿件,全面地实施报道计划。  编发稿件。根据电台的宣传计划,选取编发记者、通讯员的来稿选稿的标准是:一要有思想性,内容要符合党的中心工作部署。二要科学性,既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及其客观规律,又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三要突出“新”,角度新、立意…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湖北日报采编网络正式开始运行,它标志着记者、编辑将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丢掉手中的笔和纸,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完成各自的业务。我们校对人员如何面对这个新形势,及怎样适应版面网络化,提高校对质量,已迫在眉睫,纳入了校对工作的议事日程。 对待新生事物人们总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实践过程。本报的采编网络运行已有一段时日了,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充分显示出高新技术的强大生命力。但校对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及新问题: 一、无原稿。由于采编网络运行后,原稿及稿签已不复存在。记者通过电脑输入稿件,文字编辑直接在网络上修改,传送到出版部的只是一个计算机的文本文件,经版面编辑拼版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在《安庆报》(即现《安庆日报》)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是建国初期的经历。如今虽然已过去了30多年,但是当时办报的一些优良传统历久难忘,仍可作为今天深化新闻改革的借鉴。尤其是坚持面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更值得继续发扬。交友50位写信50封当时的《安庆报》是周三刊,采编人员不到30人。人手虽说不多,但都是多面手,采、通、编都干。采编人员既要按时完成发稿任务,还要深入基层抓典型,抓要闻,同时拿出相当精力开展基础性的通联工作。当时的编委会作出明确规定:每位编辑要交50位朋友,每月要向这些朋友写通联信50封,并把这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份,因为内部工作调动,我从传媒中心记者科调到编辑科工作,岗位的变化带来的是工作角色的转换,从记者到编辑,从第一个接触新闻事实的当事人到稿件处理者,是岗位变化的过程,更是角色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赵克 《中国地市报人》2013,(Z1):106-107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传媒行业的记者与编辑两个职位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论述,从记者该怎样配合编辑的工作出发探讨发现其中的默契,借此更好地提高记者和编辑在稿件采编方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媒体内部引进激励机制,对记者、编辑的采编工作,分别实行量化考核,这是新闻界历史的进步。然而,要使量化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操作中掌握好量化的度。事实上,如果量化管理操作得好,确实能够激发记者、编辑的积极性,发掘其潜能,多产出,出精品,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信息量。但是如果操作不好,则可能引起某些副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质量的好与差,水平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怎样才能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呢?各家报社的情况不同,因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也不一样.我们谷城日报社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从坚持五项制度着手,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报水平”的办法和措施。这五项制度是: 坚持新闻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从1996年开始,我们明确要求每位采编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三年时间,学习一本业务书籍,从事编辑工作的学习《报纸编辑学》.从事记者工作的学习《新闻采访学》,从事校对工作的学习有关校对书籍和汉语知识,并要求做到有书本、有笔记,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培  相似文献   

20.
河北日报1996年9月在报纸版面改版的同时,实行“编采分离”,即从报社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抽调七、八位业务功底较强的编辑组成“来稿编辑室”,专门编辑稿件。各专业部一律不再编外来稿(个别部有专版除外),编辑们同驻外记者站记者一样,统统按指标任务下去采访写稿。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编采分离”是办好报纸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为驻站的一名老记者,我体会“编采分离”最大的好处是:编稿速度快、质量高、不压稿、不丢稿,有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出精品、办好报纸。 过去编辑部的各专业部搞“编采合一”弊病太多,最突出的表现是编辑对编稿兴趣不大,不认真。为什么呢? 因为编辑工作默默无闻,是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当记者。既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