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晓琳 《资源科学》2010,32(4):606-611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目前全球渔业管理的新理念,其要求从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制定渔业管理决策,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加强各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目前东海渔业管理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对内,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不断衰退;对外,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后,近海捕捞作业压力因大量渔船回归而进一步加大.因而,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对于解决东海渔业问题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首先在立法上应修订现有渔业法规,增加有关生态系统管理的规定.其次在实践中应采取多部门协作、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生态监控区、加强与日韩合作等措施,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东海实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本质上是对整体用海行为的约束与限制,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体利益涵盖下个体利益的持续兑现。美国在渔场重建计划基础之上所采取的有限准入与产出控制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正是契合海洋生态系统特性的制度模式,其在许可准入、配额捕捞、过程监管以及社会配套等领域的制度实施相对完善。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在科学评估鱼种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基础之上,创新海洋渔业管理模式,探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准入许可及配额捕捞模式,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3.
奥伯恩大学实验鱼种孵育场位于美国东部阿拉巴马州,该场与其它鱼种孵育场一样,但不知为何四周却建有很高的混凝土围墙,还竖以两排带刺的铁丝网,池塘周围建有防止狼獾钻入的栏栅.池塘上方还张有特制的防鸟两。另外.该场大门外放置有一块告示牌:渔场严禁入内。池塘有专人守护,不准未被邀请的不速之客入内。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国内外创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归纳了创业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界定创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构建以创业信息人为主体的创业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并进一步探究创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创业警觉、创业信息资源整合、动态协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破坏大量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平衡。因此,衡量一个水利工程的成败不仅要看它的工程技术如何合理,还要看它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否重视和有具体的、完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习者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过程。生态学为人们研究网络课程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分析了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课程的生态系统结构及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的生态分析,阐述了基于生态学的网络课程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不同环境下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问题,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对不同的共生演化模式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提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核心企业共生单元、配套组织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各种共生模式在所形成的共生界面上从事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共生活动的复杂系统。(2)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均衡结果取决于核心企业、配套组织之间共生系数的取值。(3)互惠共生是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单元演化的最佳方向,应致力把寄生共生和偏利共生模式转换到互惠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8.
9.
杨琼 《西藏科技》2007,(5):30-33
人类为解决水的问题兴修水利工程,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利工程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本文主要谈谈由于水利工程造成的来水、来沙条件改变对水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把公司作为“独立、自治实体”的企业理论假设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还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利益共同体,协同进化。因此,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其构成、演化过程、自组织机制、竞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企业组织与战略理论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海冰资源品质评定是实际工程性开采选址的有效依据,海冰理化特征分析是海冰资源品质评定的基础和内容。本文主要选择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pH值、硫酸根、油类含量、悬浮物含量等7项理化特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平整冰的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以及油类含量要高于堆积冰,但低于母体海水;冰样的硫酸根和油类含量高于母体海水。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空间分布特征为: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上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加大的趋势。海冰pH值总体呈碱性: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悬浮物含量:渤海湾辽东湾海上,迎风岸背风岸;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油类含量:辽东湾西北海岸渤海湾辽东湾东南海岸海上;迎风岸背风岸。实际进行工程性开采时,需要结合海冰理化特征和冰情参数,进行资源品质评估。  相似文献   

12.
密度是海冰资源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变动范围。本文以渤海沿岸连续两个年份的平整冰和堆积冰为研究对象,将海冰密度分为实密度和表观密度两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实验和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渤海湾和辽东湾沿岸的海冰在密度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平整冰密度介于0.633-0.918g/cm3之间,堆积冰的密度变化范围为0.615-0.906g/cm3。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海冰密度大小存在差异,但是平整冰的实密度和表观密度均高于堆积冰。利用两种密度值计算得出的海冰空气孔隙率对于了解海冰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指导渤海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与海表温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236,置信度均为0.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和0.373,置信度为0.001和0.002;长江口以南的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38和0.372,置信度均为0.000和0.000;并由此初步建立了海表温度和渔获量、平均网产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4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的核心城市和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分析了导致环渤海经济圈增长极及其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防止增长极成为—毪地”;另一方面要以区域一体化为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整合;再者,不仅要重视地区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也要实现其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宁  雷飏  顾卫  丛建鸥  刘雪琴  黄树青 《资源科学》2008,30(12):1818-1824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1988年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以73天为中心上下振荡;1989年~2007年间以55天为中心上下振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海冰面积相对较小的1989年~2007年间,未出现海冰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年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成  车达升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9,41(6):1167-1175
海冰是中国黄渤海冬季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为进一步认识黄渤海海冰分布特征和日变化机理,提高海冰短期预报水平,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MASIE海冰范围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了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日海冰面积与海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集中在辽东湾和朝鲜湾,海冰覆盖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海冰变化经历了生成、维持和融化3个阶段,其中生成阶段明显长于融化阶段。39°N以北黄渤海日均海表温度(SST)、海面2 m气温(T2m)、海面2 m气温<-2℃积温(Tc)和海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P<0.01)、-0.52(P<0.01)和-0.50(P<0.01)。因此,39°N以北黄渤海海气界面的热力环境是影响黄渤海海冰面积的重要因素。另外研究发现在2018年黄渤海海冰生成发展阶段,海冰面积共出现两次异常减少,这两次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主要是由海区前一日升温和偏南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李睿  韩震  程和琴  江红 《资源科学》2010,32(4):600-605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339t/(km2·a)、流向碎屑总量为1303.487t(/km2·a),总生物量(不包含碎屑)为73.478t/km2,系统总流量为5393t(/km2·a),数据表明东海区的营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比值为0.825,说明东海区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生态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合度分别为0.172和0.199,表明东海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捕食活动复杂性还比较低;捕获平均营养级为3.1,较往年有所降低,说明东海区的生物资源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渤海是我国唯一内海,是新时代国土空间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整体。渤海综合整治收效明显但是问题犹存,生物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因此,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实施计划》为重要契机,制定我国“渤海绿色高质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明确“洁净渤海”“生态渤海”“低碳渤海”和“高质渤海”建设任务,启动科技、生态、产业与管理等渤海重大专项,树立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板。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陆海统筹度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羽頔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4,36(4):691-701
"陆海统筹"战略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海洋和陆域两个系统出发,构建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维度在内的陆海统筹测度指标体系,测算环渤海各城市的陆海统筹度,应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其时间差异变化趋势,对各城市陆海统筹现状进行分类研究,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该地区整体陆海统筹水平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空间上,所有17个城市均已处于海陆系统协调阶段,其中天津和大连属于陆域主导中级协调型;烟台属于海洋主导初级协调型;青岛、东营、威海和盘锦属于陆域主导初级协调型;其余城市属于海洋滞后勉强协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