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瑞平  陈岩 《声屏世界》2005,(11):41-42
媒介广告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我国传媒业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认识到了受众资源的占有程度,不仅影响着煤体的广告收入,甚至直接影响着媒体产品的生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在媒介广告市场和受众资源这两个不仅关乎媒体优和劣,更关乎其生或死的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单元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道德自律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丽 《新闻知识》2007,1(6):47-49
一.中国新闻道德历史溯源毫无疑问,新闻道德是新闻传播业立身之本,攸关着新闻传播的成败。美国媒介批评学者约翰·赫尔顿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在新闻领域里,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道德问题更重要,更难以琢磨,更带有普遍性。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了道德价值,它即刻便  相似文献   

3.
一、报纸的受众接触规模:各主要媒介的受众接触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新闻类杂志和广播,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本次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在全国城市居民中的受众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95.62%)、报纸  相似文献   

4.
广播,作为一种“老”媒体,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虽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广播业要想赢得市场,形成良性发展,必须发挥优势,吸引受众,从而吸引广告。本文通过对广播业现状、问题与发展的关键点进行探讨,讨论广播如何最终吸引广告主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受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媒介的高速化运转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新闻媒介不能在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办报,必须依据一种比较科学的工具来辅助自己,那个工具就是受众调查。促使媒体对市场调研及读者定位问题加以关注并在传播实践中加以应用的重要因素,就是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媒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激烈的竞争。媒介经营者开始意识到,媒介在传播什么的首要问题上,即传播内容上必须很好的适应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推波助澜形成高潮阶段   在 80年代中期,受众调研出现了高潮。   (一)中央党报采用抽样法调查读者   1986年 7月 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三十周年致读者”的编辑部文章。文章指出:“人民日报进行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和功能。”“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使读者感到可读、可信、可亲,真正成为他们的益友和知音,这就是我们决心在探索和改革中加以解决的问题。”这篇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在广告商的推动下,美国开启了收视率调查的先河。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收视率调查行业也逐渐壮大,调查方法和技术不断演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收视率调查各种专业词汇频频见诸媒体,甚至成为一种大众话语的今天,对于国外收视率调查业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行业,并为国内收视率调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传媒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才问题是关系传媒竞争实力和市场生存能力的核心问题。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相应地.传媒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根据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发、培养、管理、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劲旅。是时代对我国传媒提出的一个日益紧迫的焦点问题。本期“专题研讨”约请了一批在传媒人才建设方面有较深研究与较高建树的专家、学者,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意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科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这就是对新闻及新闻媒体批评的研究。批评与发展相辅相承,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媒介批评更成了保证媒介良性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试就媒介批评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广播》2006,(10):59-62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传媒调查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新事物。1982年由首都一些新闻单位和研究机构开展的“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首次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媒介受众进行大规模综合考察和研究,“开启了我国大陆新闻史上对新闻传播受众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先河”。从那时起至今,新时期传媒调查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媒介市场: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鹏 《新闻记者》2001,(2):9-12
进入新世纪 ,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空前机遇。过去说“这世界变化快” ,而现在这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作为反映、记录时代轨迹与社会变迁的新闻传播事业 ,其自身必然在报道社会变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嬗变。这就是进步。媒介市场的发展 ,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2001年伊始 ,国内新闻传播业一派欣欣向荣 ,“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英文专版、英文报纸相继面世加入WTO ,就意味着更加开放 ,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也就更频繁、更密切。体现在传播的文种上 ,外语尤其是英语 ,使用的范围必然会更广 ,使用频率也更高。近来 ,国内主要…  相似文献   

12.
王积龙 《视听界》2007,(2):36-39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媒体解禁以来,台湾地区广播事业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飞速发展期,2000年以后的停滞期与现在的调整期.作为传媒市场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牵动着整个传媒市场格局.本文利用最新资料,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广播市场发展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当代传播》2001,(1):26-29
1995年以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带动网上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网络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生存方式。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网络用户数已超过3亿,而美国一项预测资料表明,全球上网人数2000年将达到5亿人,到2003年可能突破9亿人。即全球人口的1/6。①网络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把大众传播与其他传播过程截然分开的界限又一次变得不那么分明的阶段。”② 网络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发展形成了挑战,美国Roblostello公司在网上所作的一项调查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的新闻出版界掀起一股媒介批评热潮。在2001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中,媒介批评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和亮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媒介批评仍然存在着理论滞后于实践等问题,急需在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喻国明 《青年记者》2007,(11):11-11
过去三十年的传媒改革与发展,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实质而言,迄今为止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换言之,这种所谓的“增量改革”只是在过去“存量”现实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限的调适,这种调适虽然通过新增媒介的培育和发展,在媒介业的总体功能的改善上、在媒介业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丰富性上,在媒介运行机制和传播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市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喻国明 《青年记者》2007,(11):11-11
过去三十年的传媒改革与发展,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实质而言,迄今为止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换言之,这种所谓的“增量改革”只是在过去“存量”现实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限的调适,这种调适虽然通过新增媒介的培育和发展,在媒介业的总体功能的改善上、在媒介业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丰富性上,在媒介运行机制和传播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现象日益广泛。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鉴于此,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融合的模式探讨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期,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为传媒领域的明星,并迅速取代了广播的传媒优势地位,广播媒体成为弱势媒体。自此以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纷纷出现,迅速占领传媒市场,这些新媒体传播及时、覆盖面广,而且收听方便、与受众互动性比较强,打破了媒介传媒的神秘性,人人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作为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与新环境下,给微电影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微电影借助融媒体成功大放异彩,但也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分析融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生存现状与如何发展便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分析融媒体对微电影造成的负面影响出发,拟定一些解决方案,以供从业人员进行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伴随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变革进程中的发展潮流.传媒市场正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进军。这一现状对于电视产业的根本影响是使电视从独立的产业走向了与电信和互联网业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邹琳 《青年记者》2012,(21):31-32
当前,我国的媒介生态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发展.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的.只有建立媒介之间的良性和谐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影响我国媒介化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