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漫画题应注意做到以下四个“联系”。一曰“联系漫画本身”漫画作者主要是通过画面本身和读者进行交流,因此首先应该读懂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画面中的人或物),要能理清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画面中那些夸张变形或特别显眼的元素,如“图一”中黑色部分楼梯样的东西。二曰“联系漫画标题”有的漫画光看漫画本身的元素并不能完全理解漫画的含义,这时就必须借助于画面所附带的文字,而漫画的标题又是首先应该注意的。例如“图二”这幅漫画,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标题中“绝笔”的意思,我们才能知道它是有关环保这个主题的。三曰…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全国高考15套政治试卷中,有9套考了漫画选择题。本文以《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一幅漫画为例分析,以期提高学生赏析漫画、做好漫画选择题的能力。做好漫画题,首先要学会赏析漫画。赏析一幅漫画要学会"三看":一看漫画中的人,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特征等去揣摩和把握漫画作者的意图;二看漫画中的物,明确物所代表的寓意;三看漫画中的字,包括标题和漫画中的文字信息,这是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雷同”成为困扰中学写作教学的突出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表现为今天的母亲和二十年前的母亲一个样:“我病了,妈妈背着我上医院,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衫。”无论怎么看,这种情景在今天都显得苍白而不真实,但整个班常有好些同学都是这样叙述自己的母亲,所塑造的“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基本上变成了同一个人。在每年的高考中,“雷同”更是体现得最为充分,好多文章虽然取材不一样,但行文方式、感情基调、思想意味却是非常的相似,这其中也包括了被阅卷老师打了高分的文章,如2005年高考中的一些满分作文所体现的“返古现象”——对一些古代名人的感悟与评说。并且,这种现象还被某些教师总结成指导高考作文的宝贵经验,美其名日“再读圣贤”,于是,作文中“言必谈李白、苏轼”的现象就流行起来了。这种“雷同”的写作氛围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贾谊的《过秦论(下)》多数人认为是批评子婴,但从文章中子婴令人同情的形象与作者“过”始皇“过”二世“过”子婴的不同风格看,作者对子婴“过”的同时又饱含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5.
英雄何在     
这是一部由大家应该已经比较熟悉的著名作者赤军撰写的关于三国的系列文章。作者最初撰写时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大了解三国时代的读者们也能通过他这篇浅显的文字,了解三国时期的全貌,对于那些看了很多三国漫画,现在很想了解三国正史又没更多时间去看《三国志》的朋友来说,这会是一篇不错的“三国扫盲文章”。我们希望能从这篇《英雄何在》开始,逐渐在杂志的周边栏目里,引进一些各种类型的漫画引申文化性栏目,希望能达到调和众口的目的。——驰骋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比如,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作者的脑海中就会出现“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或者是“胸前的红领巾在随风飘动”……于是作者就毫不犹豫地上前去帮助别人,甚至作文的构思、情节、人物、语言,也都给人一种雷同感、平淡感.实际上,生活中这种情景是很少出现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表面看,是作者没有下功夫,企图寻找捷径,生硬地模仿自己看过或听过的文章来写,使自己自觉的行为变成了不自觉的行为.实际上是这些小作者还不明白作文的“真缔”——要写出儿童心理、视角的社会生活现实.因而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儿童的特点,不能感动读者.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翻阅《听几米唱歌》一书,其中一幅漫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名字叫(《露露的功课》,漫画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日子一样很快乐。”  相似文献   

8.
[考点说明 ]评价 ,就是评定所提供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所表现、流露出来的观点态度等的高低好坏。这与“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不一样 ,也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不一样。一是能力层级不一样 ,“评价”与“鉴赏”都属于最高层级 ,E级 ;“分析、归纳、概括”属于“分析综合”层级 ,C级。二是虽然研究对象相同 ,都是“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但一个重在客观分析综合 ,是什么就说什么 ,一个重在主观评价优劣 ,说出优与劣、高与低。当然 ,“评价”必须以“分析综合”为基础 ,不能脱离原来文章 ,…  相似文献   

9.
【命题一】看了这幅漫画,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触?请以“地球的无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写作导引】近年来,话题作文的材料都是文字材料,本题是以漫画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富有新意。对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联系画面上的文字或漫画的标题,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这幅漫画画了一双手,拿着一把水果刀和一个地球,正在像削苹果一样削着地球。漫画的标题是“地球的无奈”,由此提炼出漫画的主题:人…  相似文献   

10.
漫画生动传神,幽默风趣,给人以愉悦和思考;比喻则使文章形象鲜明,悦人耳目。在《竹影》中,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将“漫画”与“比喻”巧手“嫁接”,形成独特的“漫画式比喻”,使文章形象传神、怡情启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这篇习作的题目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论述的是人的“形象”问题。作者以丰富的知识,论述了各种形象的内涵,也说清了形象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文章视角独特,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作者在写法上有条有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例如,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出很有新意的“形象诉说”问题,然后用傅雷写给傅聪的信作为事例,并作出归纳:“这是认真的形象。”由此推进,作者再论述“为执着而改变的形象”、“爱的形象”和“不负责的形象”等,在批评不正确的种种形象之后,也就是文章作出“破”之后,作者最后归纳中心论点,也就是简明…  相似文献   

12.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生动、形象,强烈的憎恶之情溢于画外,看后令人忍俊不禁,它借助老鼠的言行,巧妙而深刻地讽刺了拉大旗做虎皮的现象,围绕这幅漫画进行立意,既可从老鼠的表现(漫画的主旨)入手,展开剖析,也可以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观的、客观的,进行分析;也可围绕“猪八戒”与“米老鼠”做文章;也可大胆假设,推想“老鼠”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郑立荣 《班主任》2014,(10):37-37
这节课讲授课文《林海》。就在我与学生都沉浸在作者优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中时,一个纸团突然飞落在讲台上。美妙的氛围顿时被打破,学生纷纷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生气地捡起纸团打开,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映入眼底——一只狐狸头、猪身、老鼠尾巴的怪物手拿着语文书,旁边写着“林海”二字。  相似文献   

14.
曾经的味道     
点评:曾经的味道,在作者的记忆里留下了斑驳的剪影。文章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刻画出小贩的形象,简洁但真实。结构上从“身影”和“声音”着笔,最终回归“味道”.进而引入到“现代”与“过去”的反思,有深意。作者的感情隐含在文字里,却深情地问读者,是“是值得高兴呢,还是应该惋惜呢?”  相似文献   

15.
非常普通的一天,除了买到了迟到5天的小新原色,其它都一样。但在那期原色上却看到了“中国将引进猎人TV版动画”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的狂喜(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在上学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同学,包括看漫画的不看漫画的,还被同桌好好地奚落了一顿,她非要说我看的少年漫画里的男主角都是BL……然后,她就被我“密室杀人”了。)。过去以后.我突然感到非常郁闷。  相似文献   

16.
二、漫画略赏 这幅画的寓意是比较明确的,讽刺了一些文字工作者写了错别字不以为耻,反而寻找道理为自己开脱的现象。图中的画的书,页码并不多,但错别字却不少(作者用小黑点表示);即使是这样的,书的出版者还振振有词说“错别字难免”。漫画命意的深刻之处也在这里,不仅说明了当前一些书刊  相似文献   

17.
《老照片》《老漫画》《画说资本论》《西方文化漫画集成》……当各种传统或现代的绘画、新闻或艺术照片、电影、电视、卡通、漫画、商业广告影像等铺天盖地涌来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读图的时代来到了。读图时代的来临,无疑是迎合了我们越来越懒惰的阅读——越读图越多,越读越简单,越读越“返璞归真”了。照这个趋势读下去,下一步恐怕就要读“看图识字”了。读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图片往往比文字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更明白,“读”起来也就更省时省力。新近出版的《读图时代》中也称:“在有文字之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阿·托尔斯泰)五年制第十册17课《景阳冈》在动词运用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文章第9自然段写人虎相遇,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并没有赋予英雄人物以任何英雄行为,唯一的,就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又闪在一边”。这一个接一个的“闪”字,看来轻描淡写,又似重复雷同,其实很见作者的功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对面的男生     
“除非女中,对面大概总是有男生的。”看“四城记”的校样,读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有想笑的冲动;看下去,便不由生出“毕竟是陈村”的感慨来。与他过去的文字一样,这篇《对面的男孩》谑而不虐,幽默中见犀利,见地是明白如话的,却不是人人都会说或肯说的。陈村随文章一起发来的信,只一句话: “天快亮了,我终于写完了今年的第一篇文章。”而打开附件,竟还有吴亮的一幅漫画!不觉莞尔,有好文章,又有好画,真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幸运。读者们,男生们——尤其是女生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始一读为快!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一些漫画作者对漫画创意求新的价值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导致创作的画面形象虽有“反常”的特征,但缺少“合道”的内涵,不仅不能达到漫画作品本身的表现目的,甚至引起了读者的误解,其根源就在于创作中的形象表现背离了“反常合道”的艺术辩证法则。通过分析“反常合道”的渊源、本质特征为切入点和依托,深入分析了漫画意象表现“反常合道”的实质内涵及其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