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对保加利亚1968年以来举重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具体包括训练体系,训练观念和方法的演变,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两者关系的处理,运动员选材,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后的恢复手段及饮食,等等。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值得我们注意;1.在运动训练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强度而不是量;2.但是保加利亚一些主力运动员(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们),负荷量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如每天17吨至27吨)。3.既然他们认为负荷量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还要这么大呢?根据他们解释:只有在进行4—5小时紧张的训练之后,负荷才能表现为应激因素,体内各激素系统才能达到超活化水平。4.虽然如此,但超强度训练不宜持续两个月以上。因为“长时期增加激素系统的活动能导致其衰竭,甚至引起某些疾病。”所以他们以两月为限。5.有趣的是,他们把这样极限强度或超强度训练安排在重大比赛之前两个月,或在重大比赛之前参加预备性比赛。这也和我们传统的训练方法显然不同。我们担心在重大比赛前量大消耗体力,而保加利亚正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成绩。6.文中提到,训练的试举重量能使脉膊达到180次/分以上时,肌肉活动才能产生最大效果,体内才能产生重大变化。本文谈到的训练分期方法也较为新颖,也提到训练安排的节奏;当然对如何能承受那么大的负荷,采取什么消除疲劳的措施,因是最机密的问题,不可能介绍。不过,保加利亚举重训练的创造和革新神精,确实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中国举重队部分成员前往保加利亚进行了为期半局的访问,笔者与保举重队总教练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交谈。本文着重介绍了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之迅猛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中国举重运动要想得以飞速发展有待于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当您深入了解了保加利亚举重训练的独特见解之后,将会使您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欧洲和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很多金牌、银牌和铜牌。每次比赛后我们都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本文着重谈1980年奥运会前保加利亚主力队员训练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下面是保加利亚队一周的训练安排。星期1、3、59:00—10:00 抓举10:00—10:30 休息10:30—11:30 挺举11:30—12:30 窄拉17:00—18:00 挺举18:00—18:30 休息18:30—19:30 抓举  相似文献   

5.
目前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已经逐渐显示了他的实力,形成了苏保两国鼎立举坛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保队新手成长迅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手取代成年的世界纪录,把举重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加利亚举重运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由於科学地训练与训练结构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因此分析研究保国的训练经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训练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举重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力方面有:肌力、速度、柔韧性、协调性和耐力;技术方面有:高效率的正确动作,心理方面有:精力集中,勇气和决心;战术方面有:最佳体重制定、体重控制、体重调节等。举重运动发展到今天,单凭力气成不了一流运动员,还必须掌握正确动作,以便把具有的最大肌肉高效率地运用于杠铃上。以最小的体重举起最大重量已成为优秀运动员所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1983年11月24日~30日,由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资助的亚洲举重教练员、裁判员训练班在广州举行。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举重专家斯巴索夫·安吉尔先生从训练、选材等几个方面谈了举重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介绍了举重运动在保加利亚发展的情况,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下面针对我国举重运动的现状,谈谈参加此次训练班的感想。一、我国举重运动发展简况举重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关怀下,我国举重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曾先后有十人在五个级别内打破了三十项世界记录,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文革”动乱中,举重运动被迫中断。七三年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保加利亚人口虽然仪有八百五十万人,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但是它在举重方面的成绩竟超过苏联和美国。保加利亚的举重取得重大的成就同它的整套训练体制和科学训练方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举重训练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举重训练的探索正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每星期训练次数问题虽然有些个别成功的运动员,每星期训练超过5—6次,但他们的训练方法,还未被广泛采用。最近有些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他们每周训练7次。在赛前一个半至两个月,有时还每天训练2—3次,但成绩不够理想。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每天练2—3次才能生效:合理的营养,充分保证有机体力量恢复的物质;教育手段;各种不同运动量节奏和科学训练手段;按  相似文献   

11.
身体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而力量素质为身体素质之首。力量素质在竞技举重中更为重要,因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力量比重在各运动项目中竞技举重为最大。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尤其专项力量的训练水平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运动成绩的高低。故此,本文在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举重力量训练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举重力量训练的特  相似文献   

12.
昔日举坛名将、现担任辽宁运动技术学院举重教练的姚景远,训练运动员采用上下午结合的方法。他说:“根据人的生理解剖学,运动员的兴奋点一次最多2小时,过了2小时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如果再加大运动量只能适得其反。兴奋点过后3~6小时又一次恢复兴奋  相似文献   

13.
一、训练计划在训练中的主导作用举重训练计划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科学安排,不但涉及到如何更有效地建立正确合理的技术动力定型,有助于改进、巩固技术动作,也涉及到如何更快地提高参与技术动作有关肌群的力量。无论是一般和优秀的运动员,都会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使技术动作更加规范化,为攀登世界高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每一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举重运动水平,提出了新的训练基本周期论,以适应当代举重运动的发展,丰富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浅谈女子举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体育竞赛项目中,凡是男子能够参加的项目,女子几乎也都有了,如女子足球、女子柔道、女子马拉松跑、女子三级跳远、女子撑竿跳高、女子链球等等。女子举重也毫不例外地最早在美国兴起。现在,北美、拉美、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都较普遍地开展女子举重运动,并且比较正规地按体重分九个级别进行比赛,从而建立了各自的国家纪录。  相似文献   

16.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下,解放以来我国举重运动和其他各项体育运动一样,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1956年到1966年,曾有十人十项三十次打破世界纪录。更可喜的是,从文化大革命以来,青少年运动员大批涌现,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训练时间虽短,成绩提高很快,仅以上海市1973年举重测验来看,共有164人参加,其中有96名青少年运动员13次打破了抓、挺和总成绩青少年全国纪录。仅从参加人数之多以及成绩提高之普遍来看,充分反映举重运动正在日益普及,呈现一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挺举系列类的场合,按照所设定的重点是收推还是挺举,其计划顺序,等级分类以及训练方法是不同的。 [以收推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 在以前的分割法计划A中,应该加进新的挺举。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卧推,作为计划的最重要点的主要的强化项目而保留。而挺举则作为辅助强化项目,以培养爆发力及肩部的三角肌的补充为目的,在坐推哑铃之前进行。 [以挺举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 把重要强化项目的挺举,置于计划A中。由于组数和重量都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因此卧  相似文献   

18.
一、选材选材可分为初选、复选和终选三个阶段。 (1)初选: 教练员可目测选材,从中、小学生中去选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好、对举重运动有兴趣的学生来参加试训。要重点测试对以后所在级别有意义的身高、体重和对技术有决定影响的坐高、胸围、肩宽、髋宽、拇指长以及影响未来冠军的身体素质,如30米跑、立定跳远、转肩等指标的相关标准,达标者才  相似文献   

19.
女子举重选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女子举重发展十分迅速,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其原因主要是这项运动在我国非常普及,加之女子举重项目进入悉尼奥运会,必然引起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作为从事专业训练的年轻教练如何适应形势,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呢?  相似文献   

20.
举重作为奥运会竞赛中的一个大项,在竞技体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要想更加流畅和稳定地完成动作,强大的身体力量是基础。因此,在举重训练中,力量练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求教练员针对以往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动了解运动员的运动需要,围绕需求变化,调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具有实效性的训练活动,增加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并保持运动员身体的良好状态,收获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