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虚拟现实已成为图书馆技术应用的热点,对国际上已有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研究分析,能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主体、热点、主题三者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知识可视化、促进虚拟现实嵌入辅助教学、应用虚拟现实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行为等方面需要作进一步努力.提出应加强机构间研究人员的交叉合作,利用交叉学科的人员优势互补将虚拟现实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图4.表2.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流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虚拟现实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虚拟现实中人与机器在感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界面的元素构成及其在传播交流中所具有的沉浸性特征.并由此判断论证,虚拟现实以其全新的传播交流技术和独特的界面设计,正在产生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传播交流方式--沉浸式传播.而随着沉浸式传播的出现并逐渐被大众接受,又将使虚拟现实成为一个超越电影、电视、网络等流行传播媒介的、可实现跨时空在场交流的超级传播媒介,并进一步颠覆人类长期积淀的生存经验和目前固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山三维可视化变得日益重要。首先讨论了煤矿虚拟现实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功能结构,然后利用OpenGL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VisualC++实现了一座小型矿山的煤矿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提出开发煤矿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为煤矿虚拟现实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中楷 《情报工程》2016,2(2):008-017
通过获取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技术领域的专利属性数据和引用关系数据,应用前期研究所形成的识别算法与可视化方法体系,绘制专利引文网络可视化图谱并从中识别技术演进路径,综合数据资料对技术演进路径图谱进行解读,展示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识别新技术演进路径的产生可能性与发展方向.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殷乐 《青年记者》2017,(1):14-15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成为热词的同时,上半场的影响依然不屈不挠地存在着,在新闻传播领域亦如是.在移动新闻、超高清电视等延展人类感知能力的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应用推进了虚拟现实新闻、机器人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在近年的出现与实践,并呈现出深度拓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深度学习、神经技术等的发展又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媒介时代是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向数字空间延伸,展现数字文明的关键战略变革期。需基于虚拟现实等前沿媒介技术,激活VRMN程序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参与可供性、认知可供性,夯实技术对文明演进感知方式的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扶持和文化虚拟体验市场培育,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虚拟现实媒介时代中国特色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又名VR技术,最初出现在美国,历经多年发展演变成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主要功能是对环境进行仿真,然后实现人机交互.简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来模拟现实环境,联合感知系统、三维技术、传感设备与计算机自动化技能促进多源信息的有机融合,建立交互式三维实景与仿真式实体系统,使用户能够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和新闻业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新闻表现形式——沉浸式新闻.本文在现有案例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新闻在应用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技术和体系,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了便利.本文从虚拟现实的内涵出发,通过对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重点介绍虚拟现实新媒体在新闻、电影、游戏等文娱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从全媒体视角鸟瞰虚拟现实新媒体发展趋势,从而深入剖析其发展潜力和成为下一代通信平台"眼镜互联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王悦 《今传媒》2016,(5):22-23
近年来,国内外的媒体愈发热衷于应用复现功能日益完善,操作体验新颖独特的“虚拟现实”技术于新闻新创作之中.本文梳理辨析了“虚拟现实”等相关概念,进而论述了该技术给传统新闻业带来的“跨界融合”、“深度内容”与“沉浸参与式”等新变化,并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了该技术运用中的局限与挑战,展望了虚拟现实与新闻融合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在世界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并迅速融入到军事、航天、娱乐、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方向,将虚拟现实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是近几年来传媒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将虚拟现实应用到新闻报道中称之为VR+新闻,简称VR新闻,目前已有多家传媒机构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还不成熟,VR新闻也尚在尝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未来,VR新闻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需要更多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3,(6):51-51
我国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向前演进,与所有的ICT系统类似,NGB也将遵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演进路线,即实现核心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大规模推广三个阶段的交替演进。  相似文献   

13.
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unication,简称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引入新设备,开发新业务,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原有GSM网络的设备,并最终演进成为3G移动通信系统,这就是3G演进的一系列过程。下面,首先讨论GSM向3G演进时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然后介绍GSM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策略及核心网的演进步骤。一、演进中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1.与GSM系统兼容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建设初期存在网络覆盖问题,并且同时大规模建设核心网和接入网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虚拟现实凭借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对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当前VR新闻的生产和效果等方面分析VR新闻的传播特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具体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提供了实时互动与反馈,并模拟了真实的临床场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规避错误风险。具体应用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包括制作与使用3D解剖模型和虚拟手术模拟训练系统。然后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包括模拟临床案例训练和医疗设备操作培训。此外,在医学交流与沟通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虚拟会诊系统和远程医学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维虚拟校园及其发展现状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可以实现在三维虚拟场景里进行生活、学习的令人身临其境的分布式三维虚拟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洪生 《传媒》2016,(24):13-15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这并不代表虚拟现实技术是今年诞生的,而是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今年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 虚拟现实的本质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智能终端 1957年,电影制作人莫顿·海利希发明了第一台VR设备,由于技术的原因并未得到普及;1985年,杰伦·拉尼尔成立了VPL研究所,并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并未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VR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视化网上书店ZOOMii谈起,介绍了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了其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参考咨询、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指出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将对读者服务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出版一直被视为出版产业的未来趋势之一,长期以来却存在着支撑技术待突破、内容体验待提升、产业环节待协调、盈利模式待创新等发展瓶颈.随着5G商用化进程的加速与疫情激发的非接触式经济新需求,虚拟现实出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在数字互动服务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虚拟现实出版2—3—6价值链模型,从理论层面构建并界定虚拟现实出版的入口型、社群型、产品型、代理型和平台型五种商业模式类型,并从价值主张、资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行业应用予以梳理,期望对我国虚拟现实出版机构的战略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方世彤:虚拟现实等近眼观看系统是未来互联网电视的最大赢家,游戏般观看将成为未来姜钧凯:最终互联网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户体验,不是内容嘉宾:方世彤:独立新媒体观察、研究者,社交电视研究者姜钧凯:中国电视互联网推进工作组副组长1、《中国传媒科技》:互联网电视是互联网信息化演进的阶段产物,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是否能分为几个阶段?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方世彤:最早的互联网电视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