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愈辩愈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直以来是我们历练学术暨政策的方针与对策,关涉原则问题和实践中不同做法问题上的争论是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动力之所在。邓小平的不搞争论不是反对一切意义上的争论,而是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贻误时机、脱离实践的无谓争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搞争论凸显的时代价值就是要通过改革发展自己,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当前创新兴皖、实现安徽崛起之宏图,更需要思想解放、不搞争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六个方面对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政策思想进行探析:一、“不搞争论”是坚信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二、“不搞争论”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三、“不搞争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四、“不搞争论”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五、“不搞争论”但允许并提倡讨论;六、“不搞争论”但对各种有害思想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把“不搞争论”称为他的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争得时间;“不搞争论”不是压服,而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不搞争论”是推动改革的一项策略。不搞争论,不是在所有的场合、范围都不搞。在学术领域,还是要“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是为了抓住机遇、寻求更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我党提倡实干精神的需要,是对列宁有关“争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不争论"主张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针政策问题提出的,并不是反对争论。邓小平的"不争论"主张提供了一种民主的领导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姓"社"姓"资"的思维模式,其包含的社会试验思想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争论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其内涵极其丰富、深刻.根据邓小平提出不争论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环境,并将其置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不争论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个目的、两个范围、三个环节、四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夺取政权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然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从50年代中期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继续搞政治运动,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现了从搞政治运动到不搞政治运动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不搞政治运动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邓小平同志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总答案的一部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针对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的,是为了集中时间搞改革开放,邓小平还有个“要争论”的思想,是针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的,是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不能把“要争论”用到“不争论”的问题上,也能把“不争论”用到“要争论”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张颖杰 《文教资料》2010,(26):33-34
“搞”作为动词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本文依据人民网和腾讯网的搜索引擎.发现“搞”还有形容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吴章玲 《考试周刊》2009,(17):47-4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不折腾"一词,引起了翻译界的大讨论。本文搜集了各种译法,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赞同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buzheteng",使其成为英语词汇中的专有名词,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马克思主义历来都主张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搞争论”的提法是否有悖于这一精神?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时,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前提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党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和实践,对于具体的做法、步骤等等,需要不断探索,不必急于争论,不要让无休止的争论延误了大好时机,还是让实践的结果来说话.这就是:不搞争论重实践,不搞争论搞试验,不搞争论争时间,不搞争论允许看.  相似文献   

12.
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的双语专家和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本文把国内外专家的翻译、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和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将多元翻译归为一元,将其译成"Stop Z turn"。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的重要论断,并对该论断的含义、目的等方面内容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个“发明”,是邓小平几十年领导工作中宝贵经验的结晶,凝聚着他领导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阐述“搞”的艺术化用法及其修辞效果,澄清对“搞”字运用的某种误解。认为“搞”具有随意性、口语化、概括性等特点,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适应特定语境之用法,含有亲切、谦虚、个性化等意味,能表达出各种复杂的意思,可以收到精炼简洁、轻松诙谐、容易理解等表达效果。有的带“搞”的说法还呈现凝固化、词汇化趋势,说明某些“搞”字在词语组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搞”的释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搞”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种结合能力且广泛使用的一个动词,本文阐析了此词的词义和具体用法,并就其在现代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内在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搞争论"的特定内涵是指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对改革开放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不要争论."不搞争论"与解放思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存在矛盾.正确理解"不搞争论"涵义,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以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为三大法则,其理论对中国特色词语"不折腾"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不折腾"不同的译文,探析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敏 《海外英语》2013,(1):133-134,147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不折腾"这一政治关键词在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特列举了几种如今使用比较普遍的"不折腾"的英译,并尝试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三维"转换为标准,探讨"不折腾"的英译,以期对现有英译作出改进,提出其更恰当的英译。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根本要求。它们与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升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内在地统一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两种语言文化之间信息的转换,最难把握的细微差别往往是词语包含的微妙意义、某种韵味和多重语义内涵。本文以汉语北方方言"忽悠"和"不折腾"为例,结合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就英译文如何表现原文的本意、引申和联想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