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样例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探索、发现和逻辑思辨的素材;同时,样例学习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抽象知识的典型应用模式,产生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通过合理补充教材样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合理引申教材"情境"样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背景;合理设计教材"美育"样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合理开发教材"诱错"样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辨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一、收集生活材料.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美的揭示,善于正确诱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感受、理解美的过程也就是陶冶学生思想境界、培养美好心灵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点拨.一、从朗读中让学生感受美.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研究教材,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发展学生思维是教学的核心目标.通过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用好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理解,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立足学情,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激活思维,感受数学的价值,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美感。 1.自然景象之美。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能给学生以美感。如奇险壮美的长江三峡,绚丽多姿的天山景物,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教师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之美的描绘,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数学美的特征: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多媒体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数学之美;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使学生伴随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欣赏数学之美;抓住数学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语言美;发掘当前中学数学教材中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尽量让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色彩,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以便让学生把色彩知识的学习运用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尽量让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色彩,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以便让学生把色彩知识的学习运用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11.
大凡好的文章,总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或所写形象个性鲜明,或所写感受与众不同,或所用写法比较特别.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教材,去感受文章的独特之处,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感的敏锐性.如何引领学生去感受"独特"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质兼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教材.如何在教学中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质兼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教材.如何在教学中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收集生活材料,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姜芳 《中学生物学》2010,26(6):26-27
1 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深入研究,精心备课 教师个人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该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法设计.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春天为主题的.这是一篇极美的文章,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仅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励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  相似文献   

17.
1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创新的技巧和方法,感受创新的力量,培养对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对教材的处理上,笔者打破教材原有的设计,重新整合,分成3个板块:感受创新--领悟创新--尝试创新.  相似文献   

18.
项安玲 《教育》2014,(11):68-69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挖掘使用教材资源,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多彩语文大世界,感受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美妙,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转变理念,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教材中,关于大数的学习结合了大量的例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理解大数,教会学生如何来感受大数.现举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