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物理模型的作用.种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和定理,都必须以一定的物理模型为载体.在物理模型中,圆周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纵观历年高考题,多以圆周运动为载体进行考察.圆周运动在重力场中,电场中,磁场中,电磁场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需要考虑的物理因素不同,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特别加以小心.  相似文献   

3.
在“天体运动”学习中,牵涉的问题多、公式多,难以掌握,但仔细分析,这部分知识可归结为以下六个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假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修改假说(或模型),再到实际中检验.具有用物理模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所以解答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并且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高中物理模型很多,在此仅以“人车模型”、  相似文献   

5.
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兆华 《物理教师》2009,30(12):34-35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模型”的思维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必须要涉及和掌握的重要方法.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正确选用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谈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鸣 《物理教师》2009,30(3):58-59,6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之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就是在一定的物理情景下创立的物理模型.创建物理模型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存臣 《物理教师》2009,30(6):18-19
从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中抽象出某种“物理模型”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高中力学教学,试举几例谈谈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解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换物理模型,是将陌生物理模型与熟悉物理模型相比较,分析异同并从中挖掘其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熟悉模型与未知现象之间关联的一种特殊解题方法.巧妙运用此方法,在解物理题时能化复杂、陌生、抽象为简单、熟悉、具体,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而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以下抛砖引玉,举例说明物理模型的“三类”巧变.  相似文献   

9.
确定解题的正确思维定势有利于将问题化难为易,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维方势和物理模型两者在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理想物理模型的建立能有效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帮助问题更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都是反映特定物理模型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的.因此,构建恰当的物理模型是物理解题的基础.由于在学生平时解题(尤其是传统题)训练中涉及的物理模型往往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面对一些连续体物理问题的求解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连续体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有明确的模型意识,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连续性现象的具体特征灵活地、创造性地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理解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物理模型建立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应用.在高中力学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子弹打击木块”这类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分析该模型的思想和解题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拓宽,对许多二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带来意撮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学习物理知识一种直观的表现手段,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通常都要从构建模型入手,通过抽象、简化、类比等手段,把研究对象从模糊的现象中,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来,构建一个概念或实物体系.平时我们所说的“明确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其实就是要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对于简单的问题构建物理模型并不困难,如“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是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零的运动模型.但更多的问题中,给出的条件、现象、状态、过程,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陶洪 《物理教师》2003,24(12):1-32
在辨别技能、物理模型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正确识别、建立物理模型、熟练使用模型方法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物理素质的要求,对物理建模学习中学生的辨别技能作了理论探讨,阐明了在物理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辨别技能的必要性和对学生的建模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物理辨别技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牛朔峰 《物理教师》2004,25(6):4-16
构建模型,应用规律,这是解题的关键.构建模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模型中.笔者建立了一组“圆”物理模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何物理习题都来源于最原始的物理模型,所以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构建物理模型,活化思维,提高能力.从某一最基本的习题入手,采用变式手段(适当变换条件和结论),对问题进一步引申和扩展,挖掘原题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对新的情境下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启发思维,锻炼思维的目的.下面就让我们以单摆的物理模型为例,一起走进单摆模型的渐渐变化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实物粒子使氢原子跃迁问题,由于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头脑中建立的物理模型比较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其实,只要弄清下面三个问题,就能给氢原子跃迁建立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弹簧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是由于弹簧和与其相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时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比较多、运动状态比较复杂、隐含条件比较隐蔽.弹簧问题能考察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对学生思维习惯、知识迁移的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永兴 《中学理科》2000,(11):39-41
变压器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中学物理研究的变压器是不计铁损、铜损、磁损的理想变压器,用于计算的公式有U1/U2=n1/n2、l1/l2=n2/n1和P人=P出,所以,就变压器这节内容本身没有多大的思维难度.但对于那些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构思新颖,立意创新的变压器问题,学生分析解答时不能很好看清物理模型、不注意适用条件、不分清特殊情况、不辨析因果关系,往往盲目代公式.因此,学习中既要抓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基础学科,在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反过来,有时候对于一些难以入手的数学题,借助于物理模型可以巧妙地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物理典型模型所给出的物理机制往往是许多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和基础,典型模型既是物理知识的综合,又是能力和方法的载体.当遇到一些陌生的复杂的问题时,就可联系上相应的模型,从而迅速地把握问题实质.其实,学生学习物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选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过程.抓住典型就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深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