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衲衣》通过叙述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故乡的风俗:生病的孩子吃千家饭、穿百衲衣。第二部分(3、4自然段),叙述母亲冲进火中抢百衲衣、珍藏百衲衣并将百衲衣送给我。第三部分(5自然段),叙述请教民俗学家,知道穿百衲衣风俗的真正含义。第四部(6、7自然段):赞美穿百衲衣体现了中国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典型的情理交融的文章。文章的情,主要体现在母爱上。由于“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便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以此来祛除疾病,保佑平安,可以说,在那百衲衣上,寄托着父母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儿子的生命。在“我”10岁时,家  相似文献   

3.
《百衲衣》通过叙述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母亲是农村妇女,她深信穿百衲衣能让“我”祛病化灾长命百岁,因此,在房屋被火烧的时候,她冲进屋里没有抢粮食、铺盖和闹钟,只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在她的心中,百衲衣就是儿子的生命呀!一个“抢”字,浓浓的慈爱便跳出了字里行间。这是正面描写。母亲在“我”13岁后一直珍藏百纳衣和在“我”读大学时将百衲衣放进我的行李箱中并提醒“我”给山里人争气,这里还是正面描…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我家又是村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家都杀了仅有的老母鸡请他吃。我还想过做电工,村子里那时刚刚装上电灯,这个东西多神奇啊,一拉线,灯就突然亮了。我觉得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除了医生就是电工。上了中学,我的理想又变了。那时经常被饥饿折磨,看到食堂里的馒头和发糕,想长大后当一名厨师,因为能吃饱饭。后来渐渐感到有钱太重要了,有了钱我就能去给妈妈治病,就能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  相似文献   

5.
盆儿碰     
正"吃了么您?""吃了,盆儿碰!"这是我娘那一代老北京人(60后)小时候,到了饭点儿打招乎的一种常见方式。这里提到的"盆儿碰",就是一种现在已经被逐渐淡忘的老北京面食。我小时候还吃过,可是当我跟94年出生的表妹说"盆儿碰",她会放下pad一脸茫然,"姐,纳尼?(日语"什么?"的谐音)"想到这儿就真心悲哀,于是缠着我娘,非要学一次盆儿碰。我娘哼哼歪歪:"这可是个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吃了桃树下的野火饭,夏天就不会生病。”今天是立夏,我一早来到外婆家,喊了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去烧野火饭,顺便带上了在读中班的小弟弟。  相似文献   

7.
榆钱饭     
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小时候,常常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梳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  相似文献   

8.
一杯牛奶     
《好同学》2005,(3)
一天,一个贫穷 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 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 却只有一角钱。怎么 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 知所措了,他没有要  相似文献   

9.
我的百日照     
蔡倩 《良师》2004,(21)
我家相册里有一张我的百日照片。一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觉得很好笑。你瞧,我小时候多可爱,照片上的我穿着黄花布的短褂短裤,正咧开没牙的小嘴傻傻地笑。圆溜溜的脑瓜上长着稀疏的几根黄头发,圆溜溜的小眼睛,小小的鼻子,身子胖胖的,小胳膊小腿就像一节节嫩藕瓜。我问过妈妈:“我小时候怎么这么胖呀?”妈妈微笑着说:“你小时候可能吃了,妈妈的奶水不够,是一包包奶粉、一口口饭才把你喂得这么胖。你哪里知道,你长这么大,妈妈为你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哪!”妈妈又长叹了一口气说:“哎,花喜鹊尾巴长,长大了就忘了娘。”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说:“妈…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吃了桃树下的野火饭,夏天不生病。”今天是立夏,我一大早就来到外婆家,喊了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去烧野火饭,顺便还带上了读中班的小弟弟。  相似文献   

11.
正我每次做米饭都是大米和黑小米一起混合做,这样米饭更营养,口感也好。今早,雨爸吃炒饭还剩下一些米饭,于是我就准备用这剩下的小米饭做一把我小时候经常吃的小米锅巴。还记得我小时候吃的锅巴都是妈妈用大锅做饭剩下的饭底做成的,晚上有时饿了,妈妈就会给我拿一两块吃,脆脆香香的。妈妈那时候做的是纯米饭的锅巴,我现  相似文献   

12.
盆儿碰     
袁靖亚 《大学生》2013,(3):48-48
“吃了么您?” “吃了,盆儿碰!”这是我娘邵一代老北京人(60后)小时候,到了饭点儿打招乎的一种常见方式。这里提到的“盆儿碰”,就是一种现在已经被逐渐淡忘的老北京面食。我小时候还吃过,可是当我跟94年出生的表妹说“盆儿碰”,她会放下pad一脸茫然,“姐,纳尼?(日语“什么?”的谐音)”  相似文献   

13.
吃冷饭的娘     
<正>饭菜上桌,儿子问:"妈,您怎么不吃?"我回答说等饭晾凉。当了娘后,我渐渐习惯了吃冷饭。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独自进食,需要喂养,等一口口喂饱孩子,饭就凉了。尤其是冬天,需要就着热水吃。我的胃曾一度抵不过日复一日地吃冷饭而罢工。母亲都是吃冷饭的。尤其是那些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母亲,不单单是喂养孩子的年月,其它时间也习惯性地这样做。我的童年餐桌,娘总是缺席者。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炕桌,催促我们趁热吃,自己却在灶旁刷锅,给圈里的猪搅拌饲料。我们小猪一样吃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家里穷。下雨了,满地蛤蟆乱蹦,我逮住一个就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娘,娘,有肉吃了!”娘赶紧打掉我手里的蛤蟆,捂住我的嘴,把我往屋里拖。丢人啊,穷得要吃蛤蟆肉。  相似文献   

15.
我吃饭时,爷爷说“:你的下巴穿了个大洞。”可不是吗?我扒(pá)拉一口饭,就掉下几粒。饭粒一掉下去,小鸡们立刻抢着去啄(zhuó),吃得津津有味,一粒不剩。就这样,我的饭一半吃进肚子,一半喂了小鸡。爷爷说:“小鸡比你强!”不行,我要做个棒孩子。后来,我就特认真地吃饭,做到了“颗粒归()uī)嘴”。小鸡们等了半天,仰得脖子都累了,却只能“望饭止饥(jī)”。于是,它们只好说“:你不喂我们,我们只好去捉虫子吃了。”我的下巴穿了个“大洞”!511600$广东省佛冈第三小学一年级@周嘉灵 !511600$广东省佛冈第三小学@朱烟红…  相似文献   

16.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叫霍华德·凯利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推销商品,他身上只剩下了一角钱。于是饥饿的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相似文献   

17.
爱,很简单     
小时候,去唤二伯家的融融一块儿上学,不巧,她不在。我正下台阶,听见二伯说:"妮儿,先别忙了,我兜里装着刚摘的甜枣儿,你吃。"我以为对我说呢,正要搭话,就听到融融娘的答应声:"哦,成啊,等我放着给孩子吃。"我好生惊奇,回家一五一十地给娘学舌:"娘,二伯唤俺大娘妮儿呢,还给俺大娘摘甜枣子吃。"娘说:"那是好,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好。"那时年幼,知道"好"就是"好"。多少年以后才明白,那"好"就是爱,是真爱。很长时间,我都为我娘唏嘘不已。我娘和我  相似文献   

18.
一杯牛奶     
很久以前,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打算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向这位屋主要饭,只乞求一杯水。屋主心想他一定很饿,于是就拿给他一大杯牛奶。小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然后问道:”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  相似文献   

19.
一杯牛奶     
<正>为了攒够学费,霍华德·凯利不得不挨家挨户推销商品。这天,他身上只剩下一角钱了,饥饿的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然而,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时候,让人有距离的并不是你就在眼前,而是眼前的你正在认真地玩手机。01前两天去太原时,刚好我弟也在,于是拉着他一起吃饭。路上,他一个劲儿抱怨晚饭经常吃不好,不是去小餐馆,就是在宿舍吃方便面。我说别管了,今天哥带你去吃烤鱼。几斤的烤鱼上桌,他把手机摆在面前,手指上下翻飞,打一会儿游戏,吃一口饭,半天都没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