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帮助人类扩展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建构与提升人的主体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强化网络主体自我修养,加强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整合及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亢锦 《教学与管理》2012,(12):101-103
植根于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启发式教学,能够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是缘于其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高扬人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为自我教育奠基,从而也为终身教育奠基。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研究启发式教学与人的主体性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需要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人格、价值理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育者多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的客体,以灌输、外化、他律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价值理想、心理需要、利益诉求等为出发点,以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方法、载体促进学生的思想接纳、情感认同和价值内化,将外在的原则、理论、规范等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19世纪末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算起,中国社会学已走过百余年历史。在百余年发展中,中国社会学经历了对西方社会学成果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并开始尝试探索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前后数代中国社会学学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谢立中:《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学习、探索与争鸣》,《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社、经济特区体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不同理解;人民公社、经济特区是毛泽东、邓小平探索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形式;经济特区是对人民公社这一实现人的主体性实践形式的辩证否定。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体育教学课程观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主体性教育,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人。这种观点对我们建构本文的观点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哲学本体论构建中,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实质上强调“得”的重要性,而“得”的实现完全归于主体自我,这便蕴涵了“自得”的存在。由老子、孔子奠定的“道德”哲学,在庄子、孟子和魏晋玄学、宋代新儒学处,以“自得”为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全方位展开,最终由明代的陈白沙、王阳明完成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由“道德”到“自得”的转化和完成。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阶段与公共性阶段.这种发展不是理论逻辑自身的单纯演进,而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反映.对这一历程作历史性解读与判断,揭示其中的问题生成与转换、理论演变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当代教育研究的生动的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网络化的社会背景,大学生在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伦理问题消解被认为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高等教育的责任就在于通过系列的伦理控制培养适应现代化伦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德育教育的专业化来实现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及理念早已蕴籍于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之中,践行于当时教育的各种情境之中,自古至今,渊源流长,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认为教育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 ,因此我们称这一思想为“教育学中心”思想 ,并对李泽厚何以通过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研究而提出这一思想作了概要的陈述和评价 ,力图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新兴的哲学范式,近年来逐步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梳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辨析,进一步厘清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演进。通过探寻主体间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契合点,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通过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哲学和指导思想转向的必然性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定位、认知及价值判断的演变,折射出国人经由认知"他者",进而"观照自我"的曲折观念嬗变历程.西方他者形象的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急剧变化和生存演化中的无可回避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现代哲学是在扬弃了近代哲学唯我性缺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主体间性理论,现代哲学被称作主体间性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旨在克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主体间性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交往则是实现这一转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师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范型向生存范型的转换。“面向生存与生活世界”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本原之“思”,是教师教育的生命性体现。回归生存与生活世界是生成教师教育主体性的基本前提。实现向生存与生活世界的转换,是现代教师教育实践性的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厘清高校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和建构路径提供了有益思路.主体性认同是话语权的重要来源,主体性的生成离不开主体需要及其满足.高校思政课应以激发大学生主体性为基本遵循,以把脉大学生真实需要和提供有效话语供给为主线,通过"主体真实需要——有效话语供给...  相似文献   

17.
从阐释学的观点出发,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方式,即译者在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译者在审美再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提倡译者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出更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提升文本解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文本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但文本解读的方法有着共通性,开展文本解读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文本解读的方法。但在一线教学中文本解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文本解读教学本质、功能的探讨,从多角度提出文本解读教学的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打开国门后,中国人民在认知和对待外部世界时,大致出现了三种社会心态:第一种是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丧失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刻意讨好西方列强,持此心态者人数不多,但影响恶劣;第二种是封闭与保守的错误心态,主要表现为带有排外情绪的反侵略斗争,或发扬“反求诸已”的传统,甚至对西方存有幻想;第三种是自信与自强的健康心态,既不封闭保守,又不崇洋媚外,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增强“四个自信”。其中,第一、二种社会心态早已沦为社会心态的边缘或支流,第三种社会心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心态的主流,构成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人学是在反对传统人学的理性至上,把人归结为理性的动物的观点的过程中开启西方人学的现代发展方向的。现代西方人学是非理性主义的人学。在实现非理性主义转向的过程中,现代西方人学的发展经历了意志主义人学、生命哲学人学、存在主义人学、精神分析人学、法兰克福学派人学、宗教人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多种人学理论方案和流派的相关嬗变。现代西方人学是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存在状况的理论观照。她以人的本体论地位为人学的成立论根基,以非理性概括人的本质,以孤独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以悲剧和虚无厘定人生的价值,以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确立人学从而哲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认真总结和吸取现代西方人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