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重点考察视觉表征形成中的因素及其关系。在视觉表征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中,多从图像形式的一般要求进行关注,尚未从视觉形式角度展开阐释;在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指代关系研究中,多关注可以表达什么知识,而较少根据知识传播的属性,探讨如何构建知识;在学习者与视觉表征的认知关系研究中,多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背号和知识结构,尚未从观看角度探讨如何被视觉认知;在制作者与视觉表征的表达关系研究中,以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替代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路,对制作者的能动性创造过程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方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很大的改变,各种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运用可视化语义图示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已被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并逐步得到应用。从可视化语义图示工具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对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并非孤立的单位,而是符号的系统。根据视觉形式分为表层形式和深层形式,可以分别阐释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表层形式为色彩、线条和大小等材料因素,深层形式为线性结构、循环结构、圆形结构和网状结构和隐喻形式等空间关系。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设计中,需要构建视觉表征的结构关系,展现内容性元素;应用线条、色彩和大小等材料因素,发挥修饰性作用;文字符号与视觉形式结合,明晰所指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设计开发其视觉表征成为重要命题。反思目前的视觉表征设计状况,存在重平面符号元素,轻视觉传播过程;重工具应用的步骤,轻设计者的创造性过程;重表达知识的功能,轻建构知识的方法等问题。采用信息理论研究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把视觉表征的应用过程看作信息认识的过程,可以在分析视觉表征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然而在理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信息时,学习者必须先了解其形式,分析其内容,进而把握其效用。据此,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包括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和效用设计三个层面。尽管三个层面的设计分别展开,但又是密切相关的,因而需要综合起来。选择常用的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概念图作为案例,从形式、内容和效用三个层面开展设计,可以明晰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表征尤其是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即“同一表征说”和“独立表征说”为出发点,阐述了词汇联想实验、双语Stroop效应实验、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神出鬼没经心理方法、脑成像技术等实验研究的研究范式、理论依据和实验假设,及其实验对语义表征理论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内容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知识可视化中更多探讨视觉表征具有可以表达什么知识内容的功能,却没有根据知识传播的属性,探讨视觉表征如何表达知识内容的方法。为此,文章考察了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关系特征,并根据信息科学中知识的属性与分类,探讨视觉表征内容的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7.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随着知识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视觉表征已经成为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新要求。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目前已经从知识、技术、图像等角度开展,然而缺少了观看者和制作者等因素,并且尚未剖析因素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信息论可以为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理解信息需要先形式、后内容和再效用的过程,并结合教育技术专业注重设计的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应该包括形式分析、内容构建、意义解读和设计方法。其中,形式分析侧重于视觉表征符号结构的特点,内容构建侧重于如何赋予视觉表征知识内容,意义解读侧重于观察者解读视觉表征内容的过程,而设计方法则侧重于制作者制作视觉表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欧阳国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1-56
知识可视化是运用各种图解的视觉表征手段来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讲解抽象、实验设备短缺,且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知识可视化解决方案,选择了知识地图、思维导图、Sniffer、OPNET、PpacketTracer作为《计算机网络))知识表征的工具,并介绍了相应的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9.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方式为观看。根据分层传播理论,观看的过程包括视(感觉)、觉(视知觉)、记忆(信息存储)、表象编码(内容加工)和思维形成(意义建构)五个阶段。根据观看的过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过程为看见(即视觉感知,把握视觉表征的形式)、看懂(即视觉理解,分析视觉表征的内容)、看好(即视觉交流,产生知识传播的效果)。为了促进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意义解读,需要从观看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为成功实施大规模定制战略,研究解决了在语义层次建模产品配置知识的问题.结合语义web技术,提出了基于本体的配置知识建模方法.开发了通用配置本体为建模特定产品领域的配置知识和规则提供公共的概念结构,采用OWLweb本体语言和语义web规则语言(SWRL)形式化地表示了配置本体、领域配置知识和规则,以促进各种配置知识的一致性、可维护性和重用性.可定制的个人计算机族的配置知识建模说明了该方法能为特定的产品配置领域提供明确的、计算机可理解的知识语义,高效率地支持自动的复杂产品配置任务. 相似文献
14.
泛在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与之伴随地是信息消费中的碎片化、多任务和浅层读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依托于"语义图示"所开展的研究,提出一个有助于提高学习深度的方案——语义图示工具模型。作为一种帮助学习者达到深层学习的工具,语义图示工具的设计超越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支持。该文首先追溯机器学习和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的发展;接着在语义图示工具的设计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专家系统作为后台支持,以实现可视化语义建模、语义推荐以及动态模拟的核心功能,这些功能旨在通过语义图示帮助学习者做出决策、解决问题,以超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最后,该文以案例的方式呈现语义图示工具中的几个核心功能,以示例如何通过可视化的语义图示超越碎片化的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15.
16.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心理词汇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心理词汇表征以及心理词汇的组织和提取对英语词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连续话语中会产生语流音变现象,因此我们不但要掌握单词的孤立形式的发音,也要掌握其在连续话语中的发音。本文立足于通过语音表征激活语义表征的方式来习得词汇。本文通过分析了心理词汇表征、心理词汇的提取以及连续话语中词汇的语音特征,最终得出实现词的语音表征激活语义表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如果允许一线教师在LMS中动态地创建知识地图并利用知识地图管理、组织学习资源,并及时地向学习者反馈其学习进度,无疑对更好地呈现知识体系、避免知识迷航、促进有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探索了利用LMS绘制知识地图的一般算法,为一线教师在线组织学习资源提供支持,并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知识地图中的知识点加注标记,为学习者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提供帮助.为保证算法的有效性,作者在自己的LMS中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应用情况做了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算法的并发处理能力.研究证实,集成于LMS中的知识地图和进度可视化算法,对于提高LMS的效用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和海饶红王琪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7,(10):26-35
随着泛在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深入发展,可视化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者的迫切需求。如何进行资源可视化成为微型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关键。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单位,是微型学习资源的代表,对知识元进行视觉表征实践研究,就是完成微型学习资源从抽象文本到可视化图像的转变。依据信息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知识分为形态陈述性知识元、内容陈述性知识元、效用陈述性知识元和内容程序性知识元四种类型。通过理论模型的阐释,以案例方式进行具体的可视化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可视化设计的知识元,把抽象的文本变成直观的图像,降低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教学中耗时不少,但收效不理想。本文提出利用可视化工具构建阅读图示支架,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中在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图示支架的应用优势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利用可视化工具构建图示阅读支架的实施步骤。最后,文章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7,(3):64-70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和展示手段,其作用日渐凸显。为了加强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和应用,文章基于认知科学,梳理并定义了知识可视化过程所涉及的要素,包括认知对象、先知者、知识、传播者、视觉表征、认知主体等六个部分。随后,文章构建了知识可视化过程模型,并从纵向、横向上分别分析了知识可视化过程的阶段和路径——纵向上,该模型包括探索、传播、学习三个阶段;横向上,该模型包括直接认知、一般间接认知、可视化认知三条路径。最后,文章从物、人、方法三个方面,讨论了知识可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文章剖析了知识可视化的内部机理,丰富了知识可视化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