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傣族谚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民族心理素质和语言风格,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傣族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珍贵资料。德宏傣族民间谚语作为一种传播傣族传统社会伦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民间语言精品,是傣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傣族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蕴含在德宏傣族谚语中许多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可以发扬和传承傣族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稳定边疆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苗、傣族的龙舟竞渡在我国多种龙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三个民族龙舟竞渡的文化渊源、演化过程、祭祀习俗作比较研究,可看出,竞渡活动起源于水上生活和劳作.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潞江镇处于怒江峡谷地带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中心区域,德昂族是该地区的世居主体民族之一,聚集地白寨居于汉族与傣族村寨中间,处于汉族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包围之中,是典型的“与汉为邻”的“民族互嵌型社区”。从保山市潞江镇白寨德昂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保山市长期杂居的不同民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第一,汉族、傣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略低于彝族、白族学生;第二,四民族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与初二显著高于初三;第三,汉族女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彝族、白族、傣族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除个别项目外基本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德宏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传入德宏之初,德宏傣族信仰原始宗教。经过排斥、撞击、融合之后,南传佛教最终形成与原始宗教和平共处的局面,佛教文化直接影响着德宏傣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强化了德宏傣族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市,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除汉族外,玉溪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等。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道德观念是在傣族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由统治者所制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法律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其中明显地渗融了汉文化的因素,但依然保持着傣族道德的独立特色,同汉族(儒家)道德理性截然不同,其伦理观在理论上从4个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1.伦理道德同其政治上的统治秩序相一致,本质上是伦理--政治规范;2.封建社会初期以道德习俗为基础建立的一套古朴法规是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法规既是道德秩序又是法律规范;3.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个体上要求的是一种和顺型的人格模式;4.其哲学理性基础是外在的,而且是不自觉的,是隐在的和外在的超越价值本原,与汉族主流的自律伦理--心理模式相反.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城市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功能、语言态度都不断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幼儿的家庭语言教育观念也随之变化。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芒市城区傣族和景颇族幼儿家长的语言教育观念调查,试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家庭语言教育观念的成因,希望能够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介于北纬23°39″—24°27′、东经107°17″—102°36″之间。全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1988年度人口共有242111人。其中,境内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的傣族,人口为381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8%,他们大致分布在境内的元江河谷一带。在新平县内的傣族属于傣雅支系,统称花腰傣。有傣雅、傣卡、傣洒、傣各折四种不同的自称。他们与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同源,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傣那方言相近,各地语言相通,只是语音稍有差别,而且他们都没有文字。既然花腰傣与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同源,那么,他们以前怎样隔离分居而在新平境内繁衍至今呢?他们的生活习俗是否与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相同呢?  相似文献   

11.
滇中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的傣族在语言、饮食、居住、节日等方面已基本汉化、部分彝化,但仍保留着"竜林"文化。对高大乡摆夷寨及代办村祭竜的个案研究说明,傣文化的根、傣民族的魂或许就是"竜林"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傣族的两大聚居地,一是滇南的西双版纳,再就是滇西的德宏地区。德宏地区的傣族,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思想方面有一些不同于西双版纳地区的特点。 德宏地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就是从永昌郡经德宏,再经缅甸至印度的。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德宏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联系十分频繁。大量的汉族群众迁入该地区,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与此同时,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大批商人不断经过德宏而来往于内地和东南亚之间。  相似文献   

14.
深度的社会接触带来了全方位的语言接触,较明显地体现在借词上。长久以来,布朗族在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傣族的深层影响,因此布朗语中的傣语借词非常丰富。在布朗语和傣语基本概况梳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布朗语中傣语借词的借入方式,并归纳了布朗语中傣语借词的词性分布和语义场分布。研究发现:从构词形式上来讲,傣语借入布朗语的方法可分为全音译借词和半音半译借词;从借词词性来看,布朗语傣语借词多为实词,虚词极少;从借词语义场分布来看,布朗语傣语借词分布范围较广,既有新词汇的借用,也有基本词汇的替换。  相似文献   

15.
田坝心小组是一个壮、傣杂居村寨,这个小组的壮族稳定使用母语,母语文活力非常强,而傣族有接近一半的人将壮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使用处于衰退的状态,母语文活力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壮族人口占优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且存在普遍的同族婚姻和境外壮语;而傣族人口少,对壮语的有着高度认同感,且对本民族文化不重视。  相似文献   

16.
据史料记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一带,是傣族集聚居住的区域。这次的田野调查,目的是对德宏周边地区的傣族村寨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革,居住在这里与德宏同属西部一支的傣族,虽然与德宏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长期没有多少往来,但仍然保留原有语言,而其语音声调、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建筑特点、迁徙情况虽发生一定变化,存在与其他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田野调查,梳理出了相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傣族作家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是处在边缘化上的,近代以来直到解放前,傣族出现由文献记载的作家及作品却是寥寥无几,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刊物及文学团体,这些作家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且视野也比较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及清新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傣族近现代作家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傣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对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作家文学创作发展迟缓,这相对于傣族文学史上丰富的民间叙事文学成就和悠久的文学传统是相悖的。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日渐边缘化、式微化和作家文学失语的局面,与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无法超越传统,以及文学创作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脱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傣族除分布在我国云南、东南亚和南亚等世居地外,在美国也有少量分布。美国傣族大多是从我国经东南亚中转后抵达美国的移民,他们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但也在西方基督教社会中处于文化"孤岛"的境地。目前,国内傣学界对美国傣族的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国内傣学会要加强对美国傣族的联系和调研,帮助美国傣族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为对美国傣族的理论研究做好前瞻思考和学术准备。  相似文献   

20.
对2010年云南省的汉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纳西族、傈僳族等7个民族学生的健康状况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比2005年有所改善,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部分民族学生肺活量及速度、耐力下降,视力不良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