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的"动态美"是一个多重组合的审美范畴,动态、情感、精神气韵的妙然结合,才是"动态美"的审美境界."动态美"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以静写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和以动写静等.  相似文献   

2.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傣族舞蹈以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为主要特征,其舞姿富于雕塑性,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现象。傣族舞蹈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5.
《纳细西双》是一部描写十二个月份中傣族社会生活情况及居住区自然变化规律的民间文学作品。作品以育人的目的贯穿全文,采用文学话语与音乐为一体的文学表现手法,对人们进行生产知识、生活常识教育,逼真地描绘傣族地区的自然景物,成为傣族文学创作的范本。它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教育完美融合的民间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表达等基本要素。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在发现美、把握美、感受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等环节上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取向以及激发和推动大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主要的方法包括以知启人、以情动人、以意导人和以行塑人。  相似文献   

7.
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分野。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折射出的"心灵之真"。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受此影响,皇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相似文献   

9.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0.
以美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编辑实践,"美"存在于编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谓编辑活动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并应用于编辑实践的审美创造中,为社会提供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是实践美学及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一切美的其它范畴由此发轫而来.但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无论如何论争,都难以取得建设性成就.笔者认为美学研究要摆脱如此困境,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基点,其"美本质"即"人本质"的思想观点值得商榷.审美发生及美本质所依赖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一般本质,而人的智能发展水平,是决定审美发生及美本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小"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当代生活来看,无论是的短小精致的日本俳句,还是巧夺天工的庭院建筑,亦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日本动漫,以及全球热销的科技产品,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贯穿始终。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善于模仿的特性密不可分。"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对日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细致严谨的优良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牵牛织女的故事作为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 ,在中日文学史上都有所再现。但却存在着差异 ,从日本《万叶集》中的七夕星歌和唐代七夕诗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首先 ,从情感内容上看 ,二者表达了一种渴望和愁怨的心境 ,但万叶和歌在感情上更为真挚、率性 ,完全是缘情而发 ,体现了大和民族真美一体的审美理想 ;而唐代诗文则沉郁、含蓄和内敛 ,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以中和为美的审美特征。其次 ,从思想主题上看 ,二者都有主情和述理的成分 ,但相比之下 ,万叶和歌主情为美 ,以自我感情的真实流露为主题 ,远离道德的说教 ;唐代诗文则重视伦理的作用 ,着力从对象所具有的特质深处发现精神、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使其美学思想中的美与自由有了必然的联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得出审美有着"自由"这一本质基因以及审美在康德美学中起着通向"自由"的中介作用的观点。康德关于美与自由关系的思想对于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它要求教育应引导人们发现美与自由的关系,应借鉴美的思想使德育回归自由本质,应引导人们体会并领悟教育过程中的美。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培养审美意情趣 ,丰富审美经验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优美的个性 ,可以达到“以美引真 ,以美启善 ,以美导情 ,以美明理”的效能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互动渐进"教学模式是以"五个教学环节"为中心,即课堂自学、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课堂检测、效果评价。在音乐课堂教育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问题质疑,积极探讨,情感交流,多向评价,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以使教学达到能够使学生自觉审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年毛泽东崇尚运动、赞赏"抵抗",强调"善恶相竞";以人生、世界、宇宙为审美对象,追求伟美、崇高、豪放、壮观的审美感受。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却能领略到一种最有价值的美--崇高,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主导的革命功利主义美学观。和平建设时期,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后期,承认"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他还肯定了形象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健身锻炼对心肺、肌肉以及身体机能影响.以男性模特为研究人群,利用时尚的眼光和哲学的角度看待"美",审视"美",通过分析时尚与审美的内涵与外延,了解不同时期专业人群对于男性模特之"美"的欣赏角度,剖析时尚对男性模特行业不同时期的审美影响.并且解释传统流行型与时尚潮流型男性模特的不同的区别,意图将目前市场上的男性模特按照体型特征分类.分析并且定义时尚审美的欣赏方式,并将这种具有独特审美行为的方式与男性模特的形体美相结合,最后将大环境下的行业分析来对应时尚、男性模特、健身这三个不同但又有着丝丝联系的行业.指出健身对于男性模特体型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傣族除分布在我国云南、东南亚和南亚等世居地外,在美国也有少量分布。美国傣族大多是从我国经东南亚中转后抵达美国的移民,他们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但也在西方基督教社会中处于文化"孤岛"的境地。目前,国内傣学界对美国傣族的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国内傣学会要加强对美国傣族的联系和调研,帮助美国傣族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为对美国傣族的理论研究做好前瞻思考和学术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