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20日,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中央电视台及时进入了全球信息流通的主流,在第一时间,CCTV—1、CCTV—4、CCTV—9三套节目根据频道特点和时差要求及时开出  相似文献   

2.
汶川“5·12”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把镜头对准了灾区,央视一套、新闻频道立刻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开始24小时直播地震灾情,充分体现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快速反应及应变能力,在我国灾害电视报道的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唐棣 《青年记者》2003,(7):14-15
2003年6月6日,CCTV新闻频道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哥德堡Ⅲ号下水典礼直播报道”,这是一场很平常的直播,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长度只有一个小时的节目,也反映了CCTV编导、主持人、嘉宾、前方记者在策划、内容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利芬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为大家所熟知,应该还是2000年至2003年底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间,不少观众被镜头前她那成熟稳重、智慧内敛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从而牢牢记住了她。其实在此之前,王利芬还有着相当丰富的履历:北大中文系的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王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3个栏目中任记者。  相似文献   

6.
郜筱玥 《新闻世界》2013,(10):287-288
本文选取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一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法,并结合对两次地震稿件报道内容、来源、新闻配图情况的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得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报道到芦山地震灾后报道,无论是宏观上对整个报道的策划还是细节上该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报道责任意识与挖掘自媒体能量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广泛影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这起危机事件做了全方位报道,并产生了良好的报道景观和传播效果。本文以事件发生后头五天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以展现其报道轨迹,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闻频道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即便作为一个传媒界人士,我也没有想到中央电视台会用这么多时间来直播这场伊拉克战争。这种直播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肯定是划时代的。 这次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时间充满了巧合。对中  相似文献   

9.
主题宣传一直是新闻媒体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良好道德风尚,鼓舞人们健康向上的有力手段和光荣使命。近年来主题宣传报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报道题材和体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取得的效果也日益突出。以《新闻联播》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年共播出主题宣传  相似文献   

10.
方仁 《传媒观察》2006,(8):10-12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会客厅》、《央视论坛》等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对中国电视传媒的启发和影响是巨大的,从栏目的导向把握、选题策划、采访实施到发展总体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电视人大量心血和智慧。他们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于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认为,央视的此次抗震救灾报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对其作法、经验作了初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向报纸学习借鉴来的。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可谓电视深度报道的最早尝试。从199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改版算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及《新闻调查》被称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一发生,便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南方周末》的报道尤为精彩,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坚持“正义、良知、爱心、理性”的宗旨,努力做一份以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与600万知识型读者一起记录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惊全世界,也让人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媒体在忠实记录这场抗击灾难的大战役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近年来,国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仅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5.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首播时间为19:38,即紧接在《新闻联播》后播出,次日分别在第一套节目的06:10和新闻频道的一些时段进行重播。根据焦点访谈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的第一、二名,《焦点访谈》并获得新闻名专栏大奖,可以说它是一档有较大影响力的栏目。  相似文献   

16.
陈明 《青年记者》2004,(2):36-38
2003年12月14日,美国伊托克临时政府当局宣布在巴格达当地时间15:00(北京时间20:00)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将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宣布。由于美军前一天晚上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更加上伊朗伊斯兰通讯社援引伊拉克库尔德人  相似文献   

17.
殷立 《视听界》2006,(3):95-95
我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组拍摄的系列电视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不久前受到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表彰。电视人物新闻是比较难做的,要做好全国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更不容易。在短短的4、5分钟的节目时间内要截取先进人物的典型片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事实说话,避免说教和拔高,是得下一番功夫的。《信访局长张云泉》成功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捕捉了大量的同期声,用情节和细节,表现先进典型人物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平民化状态,鲜活、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开篇是这样一段记录:繁忙的接访窗口(中景),张云泉接待着房屋业主们…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的发生,给媒体带来了严峻考验,全国各地的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报道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以其反应快速的特点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地震报道中,而且一改以往做法,不断增强节目的服务性,提供大量的救灾信息,注重心理干预类节目的作用,创新节目内容。广播在这次灾害报道中的表现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数以万计的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和家园。地震发生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各大门户网站等国内媒体在第一时间内行动起来搞策划、开专题,报道地震灾情,关注救援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