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激烈地批判了周作人的《娼女礼赞》,称它是“毒汁四溅的黑文章”①;一期不久前出版的《文学评论丛刊》中,也有一篇文章,认为周作人后来堕落到“礼赞起妓女……来”②。这是完全误解了周作人的本意的。《娼女礼赞》是周作人一九二九年所写的《三礼赞》中的首篇。从表面上看,文章批判了德国人柯祖基提出的“在资本制度之下,卖淫成了社会的台柱子”的观点。鼓吹“卖淫足以满足大欲,获得良缘,启发文化,实在是不可厚非的事业”;卖淫“乃寓饮食于男女之  相似文献   

2.
葛鑫 《文教资料》2000,(3):60-68
《文教资料》曾在1986年第4期、1987年第:期刊出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的史料,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团结报》《山西政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文章,对历史事实作了补充说明和辨证。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召开了研讨会,围绕着周作人出任伪职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近年来,关于周作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已在各报刊和书籍中陆续披露,人们对于周作人的了解更趋于完整了。为了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在本期组发了《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等四篇资料。《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一文,是1987年任上海电影总公司导演室党支部书记的葛鑫同志写给《文教资料》原主编赵国璋同志的。文章对当时沈鹏年、杨克林两同志所发表的“关于周作人问题的调查记录”作了必要的情况介绍和说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问题”的争议起因和争论过程。 时隔十四年,当人们对于作为文学家和鲁迅二弟的周作人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我有1又一次整理刊市周作人的资料,是希望能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多种视角的、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以推进对周作人思想和创作研究的深入,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出发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研究者提出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阅读民国报刊时,偶然发现与周作人有关的三则史料,即周作人1937年1月5日在北平《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第94期所刊登的一条启事,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12月16日第4版教育界所刊发的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报道,天津《每月科学画报》所刊登的周作人1943年在南京模范女子中学的一次讲演。这三则史料不见于周作人个人文集及钟叔河先生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亦不见于有关周作人的传记、年谱及研究文章中,对周作人研究有一定史料价值,故笔者把它们整理并发表出来,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写于1928年11月吉日的《闭户读书论》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这里所谓重要是有多方面意义的。其一,它标志着周作人完成了“由信仰而归于怀疑”①的心态转折,是前期周作人和后期周作人的一座明显的分水岭;其二,它标志着周作人实现了从精英到凡人的生态选择,意味着一种凡人人生观的成熟;其三,可以想象,这篇文章在当时一定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不仅是周作人在那个时代作出的个人选择,而且引起了相当一批知识分子的共鸣,成为超越了周作人个人的一种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周作人热”中获得了历史的回响。本文拟就以…  相似文献   

5.
(一)且看周作人怎样看《游山日记》 周作人散文中有一类“笔记体散文”,钱玄同曾戏称为“文抄公体”。此类散文最易引起争论,因为全篇以引述他人原文为主,其中仅用少量作者自己的话相连缀,不识者常批评其“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言外之意即失去了作者“自己”,这就犯了散文之大忌,也与周作人自己的一贯追求相违。据说周作人的老友林语堂晚年所写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出过这样的批评,周作人知道后颇有隔膜之感,在给友人的信中曾略作辩解。强调自己是在作文体实验。举出的例子中就有收入《风雨谈》中的《游山日记》。或许我们正可以从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的散以“冲淡”“平和”称。所谓冲淡平和,一方面是指字比较质朴、平淡,采取“谈话风”,有“涩味”,不太注意辞藻的修饰:另方面是指作家对所写的事物,往往不明显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但如细读周作人的有些散,可以发现其冲淡后的躁厉,平和下的峻急。小品《梅兰竹菊》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曾一度与鲁迅齐名。尤其他在散文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影响更为广泛。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到一九二七年《谈虎集》发表,这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创作时期;后期从《水日集》发表开始到离开人世。周作人前期散文创诈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富有战斗性的散文,即一九二○年前创作的散文,其中有抨击旧道德的《重来》,有对北洋军阀进行鞭挞的《关于三月十八日死者》等。二是“平和冲淡”的散文,指一九二一年革命退潮开始到《谈虎集》发表的这段时期、此间的散…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我在“天涯社区”(www.tianyaclub.com)“闲闲书话”版无意中见到一篇帖子,作者是互联网上有名的藏书家“木兆轩主人”。文中谈到他从友人“两暮轩主人”处购得胡逸民著《我的回忆》一书,是“一本香港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私印的小册子”,正文之后附有一篇周作人文章《闲话并耕》的影印手迹。经他查阅现已出版的各种周作人文集并《集外文》等,均未见收入,遂将之略作整理,以飨同好。因我此时正关注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而此文正涉及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思想——这与周作人鼓吹的新村理想大有关系,因此如能证实此文确系知堂佚文,  相似文献   

9.
30年来,中国大陆周作人文集的出版成就斐然。从1981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各种周作人文集211种。编订周氏文集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的编者要推钟叔河、止庵以及陈子善、张铁荣,具体标志他们成就的是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集、《周作人文类编》《周作人散文全集》,止庵编《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陈子善编《知堂集外文》以及他与张铁荣合编《周作人集外文》。故以评述这几套大型文集为主干,然后再从周氏自己编文集、他人编文集、译文集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时至今日,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惟一一个尚无全集的文学大家,这与他在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化史上和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版本研究和校勘工作最为欠缺和紧迫,制约了周作人文集出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介绍安徒生童话第一人周作人早在1908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家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第2卷末刊出的“域外小说集以后译文”的目次中,就预告要翻译“丹麦安兑尔然”(今译安徒生)的作品。1912年,周作人作《童话略论》,其中就有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的文字。1913年,周作人发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这是我国第一篇介绍安徒生生平和创作的文论,有3000字,与世界同步介绍了安徒生,成为当时国人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创作的重要窗口。1917年,周作人又发表《安兑尔然》,介绍安徒生。针对译界存在的随意篡改安徒生童话的现象,周…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曾提到:《热风》中《随感录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二》、《四十三》四篇,是他的作品,误收入鲁迅杂文集中的。原因是当时他弟兄两人都给《新青年.随感录》栏写稿,又通用“唐俟”的笔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对于名利,向来不放在心上,如《会稽郡故书杂集》最初出版时,就是用“周作人”的名义。至于同用一个笔名的事,除“唐俟”外,也还有过别的,如“周(辶卓)”,是周作人常用的笔名(译文《红星林史》等,均用这个名字。),但鲁迅写的文  相似文献   

12.
朦胧中的记忆———鲁迅在我心中●李燕杰在我读小学时,从父亲的著作中翻到一本他早年的游记:《长城明陵游记》,封面有周作人题写的书名。我问父亲:“您见过周作人吗?”答:“我不仅见过周作人,而且见过鲁迅。”家父还告诉我:“在你三岁时,我还带着你见过鲁迅呢。...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的人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仅引述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作为“灵肉一致观”的代表。通过研究,有以下发现和结论:首先,周作人虽最先接触到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灵肉一致”的文学史观,但在《人的文学》中周却将厨川I所推崇的“灵肉一致”的代表——“惠特曼”改换为“布莱克”,此改动折射出灵肉问题上布莱克之于周作人的重要性;其次,周的“灵肉一致”思想更直接地受到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结婚》中《恶魔之声》的启发;再次,周对布莱克“灵肉一致”思想的接受,是建立在对其“神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的理解之上;最后,周也对布的灵肉思想进行了选择性的接受,即消除布氏思想中的神秘气,反增灵肉思想中的启蒙性。  相似文献   

14.
一在《新青年》、《语丝》同人中,与周作人最接近,思想最为契合的,无疑是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自己曾经说过:“我当初和钱玄同先生一样,最早是尊王攘夷的思想,在拳民起义的那时听说乡间的一个‘洋鬼子’被‘破脚骨’打落铜盆帽,甚为快意,写入日记。后来,读了《新民丛报》、《民报》、《革命军》、《新广东》之类,一变而为排满(以及复古)坚持民族主义者计有十年之久”。周、钱二氏确实有着共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周作人曾引用《诗经》中的《风雨》三章来描述他“挑灯夜读”时,由“风雨凄凄、积郁成病”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心境的变化,在他感觉中,“翻开书画,得听一夕的话”,实在是“大可喜”的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由于小品美文的流行 ,周作人的文化小品文以其冲淡、自然、优美的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周作人 ,字岂明 ,我国现代作家 ,鲁迅的二弟 ,“五四”时期一度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闯将 ,后思想逐渐消沉。 1937年日本占领北京后 ,他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全国解放后 ,他从事文史和翻译工作 ,著作颇丰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和散文方面。 30年代时 ,他和林语堂一起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 ,文章自成一家 ,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这篇《故乡的野菜》就是他的一篇优秀之作。文章通过对故乡三种野菜的介绍 ,以…  相似文献   

17.
小诗新论     
一、小诗的诗体本质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人对小诗的诗体本质进行研究并为之下定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周作人、吕进、刘福春等。周作人说:“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吕进说:“小诗……是随感式的诗,篇幅一般只有三五行、七八行,最短的只有一行,富有自然天成之美。”刘福春说:“所谓小诗,也有称为‘繁星体’、‘冰心体’、短诗等等,主要是指‘五四’以后,1921年—1924年前后出现在我国诗坛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史料的匮乏等原因,1940年代的周作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洼地.论文通过对周作人1940年代的两篇重要演讲佚文《华北教育一年来之回顾》《东亚文化一元论》的呈现与分析,力图辩证看待遭遇家国之变的周作人的复杂另面.同时探讨周作人在演说中所体现出的对他一再坚持的“儒家”的悖反.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和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早就被人视为饮食散文的精品,读之深沉隽永,耐人寻味.它们同是谈吃,作品中常常有共通之处,都有故乡情怀、平民情怀、生活情怀蕴于其中,这与两们作家的士大夫情怀和自由主义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可以从淡淡的闲适中品味到苦味、涩味,而梁实秋却以乐生的态度去感悟人生三味.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地理学的视域下,绍兴的“扇形景观”促成周作人对“人学”的早期思考。由于周作人的“经验交叉”,绍兴试院与省立五中存在着儿童教育观念的联系,透视周氏“儿童学”的结构,本质上是厘清他如何以五中任教的“成人”身份重审自己以前在试院应考的“未冠”身份。从日本留学归乡后,周作人又开始把现实存在的龟山(塔山)升华为虚构性的文学意象,除了染上佛教色彩,它们还被引向了孔子所远望的“龟山”,诉诸英国加伐威尔的现代理论,周作人最终把传统的“种业说”创新为“中人说”和“种缘说”。这些学说既有融合也有分化,在“扇形景观”的诗学结构中呈现出“人学”的内在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