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校园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信息化移动通信平台,以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小型化移动通信设备为信息载体,实现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上拓展现实校园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虚拟校园. 移动校园与数字化校园的关系 传统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和信息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问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内涵“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其特点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是基础、是环境;个性化是标准,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智能化则是目的。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巨大的动态系统,与传统校园相比,有明显的不同:(1)空间拓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将不复存在;(2)时间拓展:人们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突破了…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校园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孙中侠 《课外阅读》2010,(12):108-109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步推广,校园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相应概念.数字化校园网络是将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主要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生活与管理等方面信息进行相应的收集、存储、分析与加工等处理,促使数字信息能够得到足够的虚拟化教育环境.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的搭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学校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教育环境与平台是应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与技术高度智能化的现代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教育环境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从而对这些整合和集成的信息资源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既面向校园,又面向社会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虚拟教育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使教育过程、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得到协调和优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数字化教育环境与平台已成为世界建设一流与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数字化校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学校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和管理,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环境。正确认识数字化校园的意义与功能,是制订规划科学、先进适用、效率优化建设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校园是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科技前沿技术不断涌现,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为了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开始着手打造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型终端设备和新应用的不断普及,"数字化校园"已经切实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环境里,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字校园软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数字校园的软环境建设将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生活等各个方面,核心工作围绕着人才培养环境和科研环境的构建而展开,其深层意义在于使数字校园产生教育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规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就要把握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的特征,凭借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其他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中小学实现教学与管理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与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及处理的过程。对于"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部分相关研究者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上的,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行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也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以实现对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及后勤保障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呈现和共享,并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定义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一套以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并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的系统平台。使用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幼儿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幼儿园教学和管理信息,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幼儿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一、构建数字化发展的历史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标志。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从学习、教学、科研到管理的全面数字化。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这一要求,得到了教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校园是以学校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怏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校园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它把学校中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并形成一个有序的自动管理的数字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及数字化校园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校园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它把学校中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并形成一个有序的自动管理的数字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及数字化校园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