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堆草可供10头牛吃6天,这堆草可供12头牛吃几天?"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如果将其中的"一推草"改为一片正在均匀生长的草地",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这类工作总量不断匀速变化的问题称为牛吃草问题,由于它是牛顿首先提出的,因而也叫它牛顿问题.这类问题在参考答案中的解答,通常借用了原有草量、每天长草量、每天吃草量三个参数,解答起来比较繁琐,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其实解决此类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杰出的大物理学家牛顿,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曾编拟这样一道有趣的"牛吃草"问题:一块草地,草每天都在均匀地生长.如果放牧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草和花有没有什么分别?一位老园艺师说:"其实,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狗尾草是开花的,它的花朵就是狗尾巴似的绿穗穗;蒲公英的花朵是金黄色的,秋天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荠荠草的花朵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晶莹的露珠。"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就像人一样,无论生长在哪里,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  相似文献   

4.
题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在匀速地生长(即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是相等的.问: (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 (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至多放牧几头牛?  相似文献   

5.
说"艸"     
"艸"即"草"的本字.本文首先介绍了"草"的源流演变以及与"草"有关的词语组合;然后介绍了<说文>中的"艸"部字,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类;最后,从"草"的喻意出发,介绍古代文学作品中"草"的象征意义,以及当今社会的"三草"理论.  相似文献   

6.
草娃娃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草娃娃。草娃娃全身穿着黄色的衣裳,头上光光的,没有一根头发。草娃娃身上没有一根草,怎么能叫草娃娃呢?正当我感到奇怪时,妈妈神秘地告诉我:"只要你每天给它浇浇水,它就会长出头发来的。"我觉得很奇怪,头发怎么要浇水才能生长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每天给草娃娃浇水。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草娃娃的头顶  相似文献   

7.
题目 :有一片牧场 ,草每天都均匀地生长着 (草每天的增长量都相等 ) .如果放牧 10头牛 ,则 2 0天吃完牧草 ;如果放牧 15头牛 ,则 10天吃完牧草 ;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 ,如果放牧 2 5头牛 ,则几天吃完牧草 ?分析 :这就是有名的“牛吃草”问题 .非常明显 ,该题所涉及的量比较多 ,这真让我们一时不知应该从何处着手 .但如果仔细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要求的‘天数’这个未知数 ,还应与牛的数量、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牧场原有的草量、草每天的增长量等四个量有关 .所以我们不妨设四个未知数来试一试 .解 :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 x,草每天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以"草"为首字的词条有66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76条,却没有"草根"这个词.倒是英文的grass roots,被视为"草根"的直译.美国彼时处于淘金狂潮,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地方的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被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被等同于平民化、大众化,但"草根"的实际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相似文献   

9.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草,你会有哪些思考?陶渊明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抒写草的散漫无羁,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明草对姹紫嫣红开遍的向往,还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叹草生命力的顽强:岑参借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明示草性坚韧,还有范晔用"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称誉草能历经考验.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草这种千姿百态的长势离不开深扎土壤的那茁壮的根啊.……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3,(1):9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尖茅草.尖茅草的生长非常不易,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周围的任何一种草都比它高,比它茂盛.但是,当雨季来临时,尖茅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快速生长,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近两米高,成为非洲草原最高的草,得到"草原之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们正在学习《钱塘湖春行》.通过朗读和赏析,学生们体会到这首诗通过对水、云、莺、燕、花、草等典型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西湖的蓬勃春意.我顺势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想像:在你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学生们闭上了眼睛,在音乐的伴奏下,那神情犹如一个个引马缓行,沉醉于旖旎春色的游者……我适时引导学生,这首诗之所以让大家如此入情入境,在于诗中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分析"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是春天"草"的特征.引领学生通过诗文集、文曲星等查找出能突出其他季节"草"的特征的诗句,学生们查找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夏季)、"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秋季)、"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冬季)等诗句.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出过一道有趣的问题,叫做“牛吃草”。题目如下:有一片牧场,已知饲牛27头,6天把草吃尽;饲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饲牛21头,问多少天吃尽? 此题难在: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这样一来,牧场原有多少草,每天新长多少草,每天每头牛吃多少草都是未知数。很多同学读完题后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川 《幼儿教育》2021,(3):8-10
常听到家长感慨"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感慨背后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有意或无意地缺席了.当然也有家长说自己每天都和孩子见面,但每天见面就真的"在场"吗?其实家长"在场"并不是指简单地生活在一起,而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融入感.  相似文献   

1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闲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号称昆仑山的"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15.
杨玲荣 《现代语文》2006,(12):109-109
每天18:00播出的"晚报浏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强档节目之一.它精选来自全国四十多家知名晚报的内容,加上金牌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表现,赢得了越来越多听众的喜爱与关注.可是在今年6月4日的节目中,一位主持人错读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16.
"生长型"架构的高中化学复习是基于所复习的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通过架构"主干"、提炼"主题"、经历"生长"、优化"系统"的"生长型"路径,践行"生长型"教学主张,形成一种自我建构并有着新授课特质的复习方法,使化学课堂实现知识与思维的共振、智慧和生命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乍一看,这两个问题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可实际上,二者貌异而实同,牛顿的"牛吃草"问题说的是:牧场上有一片草地,24头牛6天内可以把草地上原有的草和6天内新长出的草吃光,20头牛10天内可以把草地上原有的草和10天内新长出的草吃光,照此  相似文献   

18.
"求学"探微     
何谓"求学",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每天在教室进进出出、早来晚走、忙忙碌碌,不都是在求学吗?可为什么同是求学结果却各有不同呢?是他们的"求"有所不同呢,还是他们求来的"学"有所不同呢?这确实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下,"长草"一词正频频见诸各类媒体,融入时尚的潮流.打开电脑,翻开报纸杂志,"长草"以燎原之势迎面袭来.例如: (1)早就对iPhone长草了,可是觉得村子里的js(奸商)好可怕好可怕.(<文汇报>2009年12月16日) (2)在网上看到一款包包,长草中……(<郑州晚报>2009年12月30日)  相似文献   

20.
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似乎是日日重复,但每天所备的课不同,所针对的学生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小同.我们要用敏感的心体会这些不同,要耐心地对待这些"重复",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重复",这样我们便能从这一次次的"重复"中感知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