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高一厘米。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就有人披露出其中的奥秘:布勃卡训练时经常跃过6.25米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拿出真本事,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自己,一次次地打破记录,一次次地称雄。他说:大幅度提高成绩是不明智的。诚然,布勃卡的成功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别人不服不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明智之举,小小的“一厘米”给教育以足够的启示。作为家长——育人之人,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生命体,我们是否也能允许他只有“一厘米”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多用计算板     
我们设计制作了“多用计算板”,用它来辅助计算教学,使幼儿掌握10以内的数数、组成、加减运算,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材料及制作: 1.直径三十厘米、厚一厘米圆形木板一块,漆成天蓝色。如图一所示,在圆盘上用棕色油漆画出两个相交的椭圆形,并钻出十个直径半厘米、深一厘米的小孔。孔边标上1~10数字。  相似文献   

3.
蚂蚁的力量     
两只蚂蚁拖着一只半死不活的苍蝇,走了将近二十分钟,只走了大约二十厘米。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我用小棍儿把它们连同苍蝇一起向前拨了约一厘米。  相似文献   

4.
月石 《现代语文》2005,(3):16-16
撑杆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一厘 米王",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 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 高一厘米。 巴赛罗那奥运会就有人披露其中 的奥秘,此公训练时经常跃过6.25米 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拿出 真本事,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自 己的纪录。因为他与赞助人和运动会  相似文献   

5.
传奇  苏薰  吴琼 《小学时代》2008,(4):12-13
一根脆弱的松树棍魔术般地穿透了一块一厘米左右的钢板;一座新造的75米长的铁路桥,从石桥墩上"拔"起。被扭了几下然后抛到水中……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种怪事?  相似文献   

6.
王素霞 《辅导员》2009,(11):37-37
学习“米、厘米、毫米”时,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长度的问题,但对于一米、一厘米、一毫米的实际长度,对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都缺乏感性认识。由于学生对长度单位并不熟悉,所以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7.
一厘米     
声嘶力竭的知了声响起来时,我立刻醒了。一厘米和许翠花房间的灯光也亮了,发出知了声的是一厘米的手机。一厘米是镇上唯一的警察。此时一厘米的声音传到我的耳中:“……杀人了?在新新超市……我马上就来……”  相似文献   

8.
1.找一找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评析]课堂教学开门见山 ,一句导言概括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并让学生知道厘米的用途 ,渗透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尺 ,找出多长是1厘米?生 :自己在尺上找出一厘米长。还可以同座互相说 ,小组交流说。师 :谁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 ,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生 :拿尺子 ,指出1厘米的长度。生 :一厘米有这样长 ,(用拇指、食指比画着 ,留一道缝。)生…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幢教学楼的长是40米,宽是9米,黄金婷要把它的平面图画在一张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的设计纸上.你能为她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吗?按你确定的比例尺,画在图上的教学楼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相似文献   

10.
小猕猴做题     
星期六早上,阳光明媚。小猕猴一觉醒来,看见天气出奇的好,高兴极了。想起下午与同伴们约好的一场篮球赛,小猕猴决定先完成数学作业。 第一题:按一般的理解,长方形的周长越长,面积也越大,图中长方形 的周长为( 4+6)×2=20 (厘米),面积为24平方厘 6厘米米。现在请你画出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周长为24 4厘米厘米,即周长增加后,面积反而缩小了。 小猕猴写写画画,很快便有了答案。你也能画出来吗? 小猕猴正想做第二题, 好朋友小松鼠来电话了,一听, 原来是小松鼠的妈妈想打听小猕猴的 语文、数…  相似文献   

11.
1.找一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一厘米。  相似文献   

12.
你就是你     
<正>我们的理念很容易在此汇合:尊重对方的差异性,看重自己的特质。这样你就不会患上"红眼病",也不会妄自菲薄。世界是远远不够完美的,如果我们的持久努力能使它朝向完美的方向再靠近一厘米,哪怕只是靠近一毫米,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备感欣慰了。你可别老是谋划着拔山扛鼎,老是指望着翻天覆地,还得让自己多喘息一口,多观省一番。别把自己赞为传奇,也别把自己贬作蝼蚁,你就是你,你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理念很容易在此汇合:尊重对方的差异性,看重自己的特质。这样你就不会患上“红眼病”,也不会妄自菲薄。世界是远远不够完美的,如果我们的持久努力能使它朝向完美的方向再靠近一厘米,哪怕只是靠近一毫米,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备感欣慰了。  相似文献   

14.
“床前小女儿,人间第一情”,这份浓浓的第一情融入我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让我深刻感受母女“零距离”接触的亲近与温馨,母女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默契。随着女儿一厘米一厘米地增高,我也品尝着女儿点滴进步的欣喜,惹人心牵的感动。  相似文献   

15.
晓雪 《家长》2005,(12)
撑竿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因为在重大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之提高一厘米。巴塞罗那奥运会前有人披露:布勃卡训练时经常跃过6.25米的高度,但在正式比赛中他从不急于求成,而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提高成绩,一次次地打破记录。布勃卡这充满智慧的“一厘米”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一厘米”是一种追求,一种切实可行的追求。家长出于“对孩子负责”的良苦用心一般都会精心为孩子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基础水平,一味求高、求快。于是,面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梦想,孩子望而…  相似文献   

16.
自制小蛋桶做渗析实验安徽休宁县海阳中学(245400)朱树人在空蛋壳的洞口截面下约一厘米的截面上用针对称地扎上二个小眼,将一很长约五厘米弯成勾状的细铁丝的两端分别从二针眼处穿入蛋壳内,使之成为一只小蛋桶.向蛋桶内注入约20毫升水(防止蛋壳溶解时向上浮...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在南京小学测验四年级的算术时,出了一道填空题:“你坐的课桌大约有()米()厘米长?”试题答案要求:凡写上1米至1米50厘米的,都以正确答案计分。试验结果,全班四十四人,只有一个学生写上1米20厘米的答案,其余的有2米、3米、5米、10米、15米、20米……有的甚至答为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相似文献   

19.
(12月17日)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最终成功跃过6.25米时,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研究毫米1.创造毫米。(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能在桌上找到长度为1厘米的东西吗?(2)这是1厘米长的小尺,我们用它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3)大家的意思是1厘米的尺子长了,想得到比"1厘米"更小的单位。那就让我们把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