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网络传播的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给我们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当我们享受着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乐趣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当网络中假新闻、假信息、不利消息或负面新闻出现时,若我们不巧妙运用公关手段及时去化解它,而任由负面消息在网络中传播,那将可能演变为网络危机.严重的话将会令一个人名誉受损、企业破产、政府公众信誉下降,因此当网络危机出现时,我们应及时运用公关手段防止危机蔓延,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减轻网络传播危机带来的损害,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2.
龙平 《新闻世界》2010,(8):279-280
笔者分析了新闻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现状,提出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负的责任,并对现阶段我国媒体危机传播行为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危机传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危机传播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目前我国的危机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危机传播中的媒介角色与功能研究,危机传播中媒介、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研究,危机传播的新闻报道观念和报道模式,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形象研究,危机传播的应对和管理策略。研究成果中鲜见较为成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付丹宇 《新闻世界》2014,(8):130-132
在泛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也表现出新的特点。然而新媒体时代具有受、传双重角色的公众依然对危机信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总结公共危机信息在受众群体的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政府、媒体、学校与受众等多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意义较为重大。  相似文献   

5.
区域媒介的整合与传播研究理应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区域传播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媒体传播策略和公信力研究、政府与媒体就信息产品制度供给研究、区域媒体报道效果的实证研究,区域内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等.区域传播研究对于拓宽新闻传播学,建立区域内媒介间的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綦天哲 《新闻世界》2011,(8):306-307
当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频繁发生的危机使危机传播日益重要。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引导舆论、服务公众的作用。危机发生之后,媒体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危机传播的效果。媒体成功的危机应对,对于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培养理性的公民,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化解社会危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广州非典、汶川地震等近年来发生的危机事件为例,从新旧媒体所进行的危机报道中总结出媒体在危机报道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按照危机的周期划分指出媒体在不同时期所应采取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及公众生存与生活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大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频发重大公共危机.从南方雪灾、西藏拉萨打砸抢事件到汶川大地震等,这些事件无不直接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危机应急和处理能力.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社会的主要舆论机构,传统媒体当仁不让地成为危机传播的主力军,肩负起了危机中沟通各方和协调组织的重要使命.但以手机、博客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在这些危机事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8.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播是社会组织进行危机管理所倚重的手段.结合禽流感事件、以SARS事件作为研究个案,本文力求从传播学的维度对社会危机事件应对中发生在信息、沟通等范畴内的传播乱象以及大众传媒缺位与功能缺失问题作了分析与梳理,希冀通过危机传播研究为危机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电视的危机     
电视危机的到来无法避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任何新兴的媒体必然以自身技术上的优势对旧有媒体形成冲击,互联网与电视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这点;一是当代电视所形成的文化品格,长期以来形成的电视的观念、电视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给电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相似文献   

12.
熊征宇  殷英 《新闻界》2009,(2):150-151,130
本文分析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过程以及参与各的传播关系;在此基础,本文概括出电视谈话的传播模式,对其中存在的些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3.
孙卉 《新闻界》2007,(6):138-139
本文试从体态语(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服饰语、道具运用等几个方面去论述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手段运用.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公益传播的运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晖 《新闻界》2009,(1):154-155
电视媒体在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电视媒体要保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公益广告的传播形式,推出更多更优质的作品,引领公益风尚,传播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是游移和模糊的,往往客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电视新闻还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才能达到其准确和清晰,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只有在这时,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突显了出来.由于写作的介入,画面多义性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和清晰的界定,受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并随之进入意味深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艺术传播危机"关乎艺术的存在与命运,是艺术史上"艺术终结"命题的第三次提出,煤介资本轨道中,艺术传播危机表征在三个方面:艺术传播主体的身份焦虑危机、艺术文本的存在合法性危机和艺术受众的审美期待危机.艺术需要借助策略性转型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论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现代化在快速推进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也把图书馆带入到高风险和多危机的阶段.文章通过对图书馆现代化与图书馆潜在危机的阐述,对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典型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与后果进行统计分析,剖析造成图书馆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Communication Teacher》2013,27(3):173-19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sit Coombs'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the crisis communication course using service-learning as a framework. The author sought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this method in terms of the benefits to both students and the partnering organization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whether they met the learning outcomes for the cours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a semester-long service-learning assignment can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urse concepts an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identified by Coombs in his original proposal.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的品牌危机传播“意见领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现点,对"意见领袖"在品牌危机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structuration theory (ST) has endured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cross various domains, there remains a paucity of 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ST as a viable framework.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n adapted structurational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adapted framework distinguishes between relational states/events and internal/external structural rules. For analysis, we introduce multipanel relational event modeling, a technique using processual inference that can empirically demonstrate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system and structure. As an introductory example of both the framework and method, we examined communication, using cell-phone data, of students living in the same dormitory from September 2008 through February 2009.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how different structures (i.e., perceived social relations and internal/external structural rules) are reproduced and transformed over time. Our research has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ealing with recursivity, event-driven network analysi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phone call, and the promise of 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