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营造浓重的国庆报道声势氛围,报社领导在系列报道上匠心独运,精心选材,巧妙构思,策划了多个大型系列报道。60年前,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在商丘打响并在这里“收官”。为此,报社8月初启动“淮海故地行”大型跨省采访活动。《商丘日报》和《京九晚报》两报联动,记者从商丘出发,采访了淮北、宿州、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媒体如何通过一次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提高影响力,带来办报、发行的双丰收,一直是业内人士思考的话题。历时5个月之久,由辽宁法制报社组织发起的“平安辽宁千里行”大型采访活动的成功落幕,给这个话题带来了最好的回答。此项活动不仅为法制报赢得了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3.
当我所在报社的三位年轻同仁完成了中国海岸线的万里采访观潮行后,我眺望地图上漫长的2万公里祖国陆上疆界,一个躁动多年的计划瓜熟蒂落。 1994年7月,在报社的支持下,我只身登上了“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的采访旅途。  相似文献   

4.
南宁日报社记者践行“三贴近”走进百乡镇采访 为不断深化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广西南宁日报社开展“践行‘三贴近’走进百乡镇”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活动从8月9日开始历时3个月,报社组织3个新闻采访小分队深入全市12个县区102个乡镇进行采访。开展这一采访活动的目的在于:积极倡导和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到基层、到生活、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南疆铁路通车喀什的报道,新疆铁道报社举办了行程1400多公里、历时近两个月的南疆铁路千里行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深入小站工区,采写了一批反映奋战在南疆铁路一线职工的报道,受益匪浅。 跑出鲜活、跑出成果,这是千里行的第一感觉。为了不断提高编辑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报社要求我们编辑每月写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稿件。但由于编辑很少有大量时间往一线跑,或图方便用电话采访,或走捷径找文件改写,或因惰性由通讯员提供资料合写,甚至坐在编辑部里为没什么可写而犯愁,影响了宣传的效果。自开展南…  相似文献   

6.
在规模空前的“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中,技装先后有4位同志和报社的第一辆全媒体直播车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7.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8.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6,(10):39-39
由于报社对记实行了量化考核,少数记为了完成任务,在采访不全面、不深入,甚至不到现场的情况下,写“大概新闻”、“材料新闻”、“印象新闻”、“嫁接新闻”等,有的甚至编造假新闻。对于编辑来说,识别和堵防事实性差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     
南政院新闻系和人民军队报联合开展“河西走廊基层行”采访活动本报讯李德忠、朱少勇报道:为了讴歌西北基层官兵热爱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先进事迹,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学系和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携手联合开展“河西走廊基层行”采访活动。采访报道组由军事新闻学系7名即将毕业的学员组成,他们将用50天的时间深入基层,广泛报道西北官兵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青春风采。人民军队报社将以专栏刊登他们的系列报道。这次活动是南京政院军事新闻学系第二次教学实践模式的有益尝试。南京政院新闻系奖励优秀毕业学员本报讯陈震怀、衡晓春报道:从被…  相似文献   

10.
我是去年5月份开始做记者工作的。在农村采访了几个月,常常感到“头昏”。记者的“头昏”,无非是缺乏独立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找不到新闻线索;或者找到了线索,但又不知道编辑部要不要。只是在最近—个时期里,我才摸索到了医治“头昏”的一个处方。报社负责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记者要识风向,辨气候。可是风从何处起,问题从何处来呢?当初,我认为风从编辑部起,问题从编辑部来。写什么,怎样采访,全靠报社的报道提示。有时还打电话到编辑部去问“行情”。拿到题目以后,不加分析研究,就一条一条地到处问,到处套。这样做,有时也能有几条  相似文献   

11.
从1956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为报社、电台写稿。30多年间,我走遍了全县40个乡、700多个行政村,并从中选择了山区、平原等不同类型的20多个典型,作为我的采访“根据地”。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建立采访“根据地”大有益。有了“根据地”,不仅有采访不完的新闻线索、写不完的报道题材,而且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1984年春,我在夹河、拾屯等“根据地”采访,跟随个体户拉石头、运沙子,了  相似文献   

12.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日报“千里边疆行”采访效果好今年5月,黑龙江日报由三名记者和一名司机组成的“千里边疆行”采访组从哈尔滨出发,沿最南端的白刀山哨所到黑龙江的源头,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访,他们的足迹遍及18个沿边市县区,行程1.3万公里。他们到达的许多哨卡、村庄、...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23日到12月8日,《嵊州日报》配合党委、政府总结“九五”成就,制订“十五”规划的需要,推出了“看人家,想自己”栏目,专题采写周边经济发达县市的经济发展亮点,并结合嵊州经济发展的特点,作有益的比较、分析和思考。一个半月时间里,报社先后派出6个采访小组,分赴上虞、绍兴、诸暨、新昌、萧山、余杭、余姚、鄞县、东阳、义乌、永康以及江苏省的江阴、昆山市等13个县市进行调研采访,连续刊发了20篇报道。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以来,围绕“新闻扶贫”这个主题,宝鸡日报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历时最久,社会反响最热烈的,当属7名记者深入山区开展的“扶贫千里行”活动,他们中既有年近六旬的老记者,也有刚进报社的年轻人,在总编辑卢愚带领下,他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深入山村和农户采访,用笔和相机为贫困地区造舆论、办实事,宣传脱贫典型。半年多时间里,走遍了宝鸡地区的6个山区县、84个乡镇、191个村组,总行程1.1万多公里,共编文、图稿件324篇(组),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场名曰“千里行”实则“行万里”的活动,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  相似文献   

16.
由保定市委宣传部,保定报社主办、保定长城汽车公司联办的“迎香港回归采访万里行”一行3名记者,5月24日踏上征程。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采访组途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江苏、安徽、山东9省,经过近百个县市,行程8300公里。采写刊发23篇以迎回归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新闻稿件,以记者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由湖北省襄樊市记者协会主办的第八届“襄樊新闻奖”评选,于8月上旬圆满结束,全市报纸、广播电视系统共有30多家新闻单位参评,264件作品获殊荣,其中一等奖22件,二等奖93件,三等奖149件。(张继烈)△为促进报社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谋报社事业发展,河北张家口日报社与沧州报社于8月18日签署了《友好报社协议书》。协议中规定,双方报社将建立重大举措相互通报制度;组织编采人员相互异地采访,宣传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和新经验,提高两报的社会影响力;相互协作代理广告业务,并紧紧围绕新闻改革、培养提高编采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运作大型活动,是近几年来各地地市报面临的普遍难题.一方面,不运作,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地市报的新闻影响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如何寻找地市报与重大题材的结合,寻找读者群,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日照日报社先后进行了“鲁南行”、“江苏行”、“环渤海港口行”、“重走长征路”等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均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日照日报社又开展了“记者万里走陆桥”活动,派出5个采访组,各由一名副总编带队,前往省内和江苏、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9个省区38个沿桥城市采访,总行程大约2万多公里,历时两个月.  相似文献   

19.
3月19日,河南日报社的大院内。 阳光下,“大河报”三个铜字熠熠生辉。 铜字下,那道红色横幅轻轻飘荡,“大河报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采访组出发仪式”惹人注目。 横幅下,语笑盎然的编辑记者们簇拥着今天的主角杨锐、王建立——担负着大河报创刊以来为时最长、携带设备最先进、工作最艰巨、环境最恶劣的采访活动的两位记者。 他们将随省地矿厅科学考察队万里西行,到被称为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高的峡谷——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采访。在这之前,当得知省地矿厅这次在国家中标考察大峡谷时,报社就开始了同步策…  相似文献   

20.
《一由地=9.35亩田》一文获得1991年“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这首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年“十一”前夕,报社组织迎国庆成就报道,是我们农村部负责同志提出了这个报道选题,并得到报社编辑部负责同志赞同,同时,报社领导要求:这是个老题目,要写出新意。这些,为这篇好新闻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一名记者,我在采访、写作这条消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收获、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