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改之后,语文界普遍看好朗读,默读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一堂公开课,只要朗读的形式五花八门,必定气氛热烈;如果默读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似乎  相似文献   

2.
语文界普遍看好朗读,默读俨然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一堂公开课,只要朗读的形式五花八门,必定气氛热烈,出彩许多;如果默读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似乎没有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速度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达到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默读要求,默读的教学意义就有了一个基本定位。一、默读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视界中的默读有其全新的理念。1.默读是无声的对话。作为不出声的阅读形式,默读主要诉诸大脑和眼睛,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由视觉直接吸收信号,由大脑直接认知,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思考、比…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默读",顾名思义,即默默地读,不出声地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曾几何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式的朗读。更有甚者,受到公开课及名师言论的影响,一些课堂重现场气氛,重人文熏陶,重教师讲解,朗读何其多,默读何其少,以至课堂中,"书声琅琅"有余,"默读静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对默读这一语文要素的编排上呈现一定的序列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应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年级学会“带着问题默读”,到了高年级则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样的编排注重语文要素的前呼后应和逐步发展,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是默读教学的关键年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占新海 《教育文汇》2013,(10):25-25
去年九月,我刚调入现在的学校,校长就安排我承担六0一班的语文教学。我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因为这个班的语文成绩特别棒。就在我乐不可支时,从一年级就带这班语文的A老师告诉我:这个班的学生平时都表现得非常好,就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要么全班鸦雀无声,要么就是故意答非所问,弄得老师下不了台。我一听懵了。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精彩的朗读时,那声情并茂、有层次的朗读指导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的确,语文学习确实需要抑扬顿挫的朗读,语文课也少不了书声琅琅。但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不是完美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就告诉我们,默读在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多次强调,要让学生"学会默读","养成默读的习惯"。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上,默读更被严重排斥。究起原因有二:一是让学生默读,课堂显得太"冷清"了;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语文公开课常常是:要么导语作秀,激情四射;要么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要么尊重个性,掌声不断,嘴上绝活语惊四座……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度"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的"量""情""导""赏识""四度".  相似文献   

9.
潘红英 《语文知识》2016,(21):47-49
一位老同学教学初一语文,他与我QQ聊天时说:"我这一两天要上一堂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可是,我直到现在还没有头绪,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如果你有空的话,可不可以指导我一下,老同学?"《再塑生命的人》是第三单元的课文,编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前两个单元学习朗读,后四个单元学习默读。我的老同学已经上了前两个单元。  相似文献   

10.
质疑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的有效途径。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质疑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但纵观很多课堂,教师要么想办法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喂"到学生的口中,学生被"傀儡";要么走流于形式的质疑环节,对质疑的内容不置可否,学生被"真空";要么对课文还没有基本  相似文献   

11.
从语文公开课教学中的几种变异现象分析入手,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教材文本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围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而不断地创新互动.语文公开课所出现的"过而无度"则令人担忧,这种形象导致费时费力,更是误人子弟.语文公开课应该还语文教学的真实面貌,品味欣赏人物,散发多彩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听省市教研室组织的几次高中语文公开课,组织者特别强调文本的朗读与欣赏,不禁想起2004年在随州听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时秦于刚特级教师评课时说的一句话“语文教学不可不读,不可误读,不可泛读”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时下,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把课堂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应对应试教育有关的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练习上,而对如何进行泛读与精读、速读和略读、默读、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特别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并在"课后练习""阅读提示"等板块中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默读的训练要求,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按理说,语文老师是教语文的,特别是在课堂上,他的语言应该起示范作用。但是,有些语文老师由于自身语文修养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说出一些病句。"请轻声默读课文。"默读便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课标中从第一学段就要求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默读,但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纷纷探寻着既能体现课改新理念又具语文特色的语文新课堂。但是在课堂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偏颇:要么因过分关注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应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么因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么因盲目跟“风”,而缺失了自己教学个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默读静思。到了高年级后,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如果不重视默读静思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便得不到发展,也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爆炸的时代。默读静思应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武器,也应是语文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一、语文课堂上"默读静思"的现状默读静思即不出声的读与静静的思。本学期我对所听的8节校内公开课进行分析:默读思考3分钟以上的仅3节,占37.5%;而不足1分钟的高达4节,占50%;没有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重任,针对目前默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缺失现象,对默读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认识,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惠忠 《考试周刊》2010,(53):64-6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审视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朗读有余,默读不足,尤其是公开教学,很少目睹学生的默读,即便有,也是一分钟以内的事,学生还没进入文本,教师早已叫停,接下来的便是交流与朗读.我认为,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用心默读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室里很安静,不热闹.殊不知,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扎实有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与好看.语文教师有必要重新感悟默读的价值,创设学生默读的情境,赋予学生默读的法,真正让默读伴随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默读,就是只用眼晴看,脑子想而不发出声音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默读能力。“九义”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把默读当作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提了出来。因此,应重视默读教学的研究。 一、默读的重要意义 1.默读有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 默读是通过视觉感知,把阅读材料的书面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默默无声、边读边想,反复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蕾 《天津教育》2020,(5):185-186
“朗读、默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两驾马车,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默读,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握文本思想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本文从朗读、默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策略的角度,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