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起八代之衰”,名冠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把“务去陈言”“词必己出”作为不懈的追求,在散文中创造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成语,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令人惊叹的是,一篇不足八百字的散文《进学解》,竞成了二十条成语的源头,真可谓“字宇珠玑”。下面依据李一华、吕德申所编《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将出自《进学解》的成语集释于后,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
对韩愈《进学解》中“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句,历来解说颇多分歧。各家对“中”字的解释既不合“中”字的各义项而显牵强,也与《进学解》上下文的意思不够连贯。“不要其中”即“不合中正之道”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既有训诂方面的佐证,也与原文的意思更相融洽。  相似文献   

3.
虽然“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然而“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在封建时代,那些身世寒微的文人,往往希图通过诗文进行干谒,从而达到登龙的目的。韩愈的《进学解》就是属于这种干谒之作,只不过它不是专向某人直抒胸臆,而是面向君主和宰臣的委曲陈词罢了。《进学解》是韩愈的一篇杰出的代表作。如果仅从标题的字义来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韩愈纵横捭阖的诸多散文名篇中,《进学解》显得深沉委婉、别致动人。写这篇文章时,韩愈刚被贬为国子博士,一个朝廷大员忽然做起了教书匠,感慨良多,由此便有了一篇满把辛酸泪的戏谑之作。  相似文献   

5.
韩愈《进学解》为拟东方朔《答客难》而作,韩愈对《答客难》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从两者之间异同的比较中,可以看到韩愈对三代秦汉散文所作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元、元和墓志在韩愈研究中有特殊意义。有助于三个相关问题的研究:《师说》“耻学于师”的社会状况及士人知识的来源;《进学解》“攘斥佛老”之“佛、老”存在的社会基础及韩愈攘斥的差异;韩愈盛赞崔群之“贤”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有大作为者无一不具有广博的知识。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曾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苏轼在《杂说》中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可见阅览的重要性。诗圣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鲁迅先生在青少年时代不仅精通文学、哲学,  相似文献   

8.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08,(Z4):45-47
一不久前,我游历了广东的文化名迹——潮州韩文公祠,祠堂前广场中央的石雕《进学解》,带我进入了一千多年前书声琅琅的情境.令人感慨万千。更让人感动的是,那象征着他来这里的年龄的51级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人生的壮志、奋斗、苍凉、无奈、不屈、执著,便一层一层地涌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9.
《左传》记史以外,描述了很多迷信现象,诸如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类。正如汪中在《述学.左氏春秋释疑》中所说:"《左传》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诸多的迷信现象构成了《左传》除人事以外的另一类内容,历来学者对这类现象褒贬不一,但否定的态度一直占据主流。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清人韩?也说《左传》:"好语鬼神,易致失实"(《左传纪事本末序》);  相似文献   

10.
卢熙 《语文天地》2013,(20):62-63
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的孔子教授弟子就用诵读法,《论语·子路》篇有"子曰:‘诵诗三百’"的记载。唐代的韩愈和白居易也非常重视诵读。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自己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在他的《与元九书》中更提到他读  相似文献   

11.
中外著名教育家选介──韩愈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直接从事教育工作,作《师记》、《进学解》等教育专论,提出过不少教育主张;倡导博学,认为凡百家之书、礼乐之名教、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都应该学习;提出了“业精...  相似文献   

12.
读韩愈     
<正>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是真的好。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变”的观点,是刘勰提出的。韩愈接受了刘勰的观点,并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广泛吸收前人散文艺术上的长处,对它们或完善、或变异、或创新,使之更富有表现力、更带文学色彩和更具实用价值,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变、奇、新显著特色的散文风格。举例言之,《张中丞传后叙》有“史迁神髓、昌黎本色”,《进学解》“既有赋味,仍具唐格”,《毛颖传》“设幻为文,奇不失正”。  相似文献   

14.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开头就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反映了他的散文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的思想。他的散文中的“杂著”,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成就最高的是那些由于自己仕途坎坷不平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的作品。《进学解》就是这类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愈治学,不仅以“勤”著名,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概括了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而且还十分讲究治学方法.他在《进学解》里写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说:读书,不仅要看,要读,要想,而且一定要勤动笔头,勤记笔记。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16.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文本综合法     
每读过一个文本之后.大都会在记忆里留下一些印象,这印象也可谓整体的感知或把握。但若停留于这个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换言之就得在进一步的解读中,有所综合。关于综合.前人多有论述。比如韩愈在《进学解》中就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相似文献   

19.
一、积累荀子的治学重在“积伪”(“伪”通“为”)。他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说明要  相似文献   

20.
汪宓 《学语文》2003,(2):43-43
因动,即“因动用法”,指动词性成分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因为宾语而产生的。如: ①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②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