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空气弹簧已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车辆动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悬架参教的匹配。悬架参教的精确性将直接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基于热力学理论和气体状态方程式,建立了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的统一力学模型,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其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理论值,求出了空气弹簧的自振频率和粘滞阻尼系数。为设计制造空气弹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4):193-194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本文的研究涉及汽车悬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液压悬架装置。  相似文献   

3.
活塞缸式模型有其局限性,为了普遍地反映膜式空气弹簧的特性,应用Simulink建立了空气弹簧悬架单轮模型、压力模型、有效面积模型、有效容积模型、滤波白噪声模型。通过对膜式空气弹簧特性的仿真分析,探索了弹簧位移—弹力的非线性特性。在空气弹簧建模过程中确定了相关参数,对弹簧的几何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推导。通过随机路面输入信号波形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改进型活塞缸式模型的正确性,可以更真实地描述弹簧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一种新型机动车前轮悬架,它由主、副减振器以及减振弹簧组成,其中减振弹簧由三个螺旋弹簧并联组成,在承受不同载荷时,减振弹簧刚度值随之变化。在主减振器与副减振器间存在较小夹角,并随载荷不同而发生变化,有利于改善了阻尼系数。这种结构提高驾驶时的舒适性,特别适合在单前轮机动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智能微粒群算法(PSO)优化设计少片变截面弹簧代替原等截面板簧.文章通过ANSYS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满足悬架性能条件下,质量比原板簧减轻了约31%.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半主动力跟踪PI控制器,对由磁流液(MR)阻尼器作为悬架阻尼器的汽车模型进行控制分析.MR阻尼器的2种不同模型在闭环的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模型中得到了应用.2种模型是基于均值阻尼力对速度(f-v)特性的均值F-v模型,和描述阻尼力非光滑滞环和饱和特性的滞环f-v模型.汽车模型用来研究力跟踪PI控制算法和MR阻尼器对车辆的振动抑制性能.仿真分析还指出了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别是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由MR阻尼器驱动的汽车悬架系统能产生很好的减振效果,不仅体现在对悬架弹簧支撑车厢的共振抑制和对驾乘人员舒适性敏感频域的振动抑制,还体现在对汽车轮胎共振频率周围的振动抑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MR阻尼器所存在的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冕 《物理教师》2013,34(1):82-83
高中物理有关弹簧的问题一直是个典型又重要的问题,2012年江苏高考再次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了此类问题.原题.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客车为平台,分析其车辆动力学各子系统的型式和参数,根据现有积累的试验测试数据,采用Trucksim软件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客车制动、转弯、冲击及扭曲等典型运行工况进行动态模拟,提取出悬架系统各部件的受力情况,包括弹簧、减震器等。结果表明,城市客车在冲击工况下悬架整体受载最大。该仿真结果能够为城市客车有限元模型各典型工况下的载荷施加提供精确的输入,有利于提高受力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例1某缓冲装置的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安全工作.质量为m的小车若以速度v0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l/4.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1)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2)求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脊柱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呈S形,可缓冲、减小人在下肢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贵刊1991年第5期刊登的“人的脊柱为什么会有四道弯”一文认为:缓冲、减小震动的原因是由于脊柱象一个大弹簧,当下肢的冲力传到脊柱时,S形脊柱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会象弹簧那样发生变形而具有缓冲作用,从而延长了作用时间。根据物理学中的动量定律:一个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该物体所受合外力和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作用时间的延长,合外力必定减小。但“弹簧”作用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中还存在脊柱的生理弯曲对力的分解作用。由下肢传到脊柱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