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开始侵略朝鲜与“舍门将军号事件”美国直接侵略朝鲜,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金日成同志曾指出:“甚至在这个时候,美帝国主义者就阴谋夺取朝鲜,企图把它变成一个便于他们在远东进行侵略的军事战略基地。”1844年“望厦条约”的来往文书公布不到三个星期之后,“纽约的芝达克·普刺特氏在众议院提出一项议案,主张立即采取措施,设法同日本帝国和朝鲜王国缔结商务协定,理由是‘这方面的商务既然和我国的农业及制造业相互关联,所以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2.
留日学生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王奇生编者按:●王奇生神州学人·1998·1/21留学史话传统观点认为,早年留日学生的主要贡献在政治方面,其实不尽然,早年留日学生对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大量科学术语就是那时由留...  相似文献   

3.
十七、十八世纪,在华耶稣会士通过文献传播活动,把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也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西方。由此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架起了中学西传的桥梁。为中西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传媒作用。 (一)耶稣会士在华期间,无论是输入中国的西学文献还是输出的中学文献,不仅仅是宗教,还包括科技、文化、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多方面的内容。1582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相继来华,正值欧洲新大陆发现和完成环球航行之后。他们克服语言障碍,利用文献信息把两种不同源头、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传入传出,进行交流,让中西双方通过文献相互了解,彼此借鉴,这无疑是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为中西文化开辟了文献交流的途  相似文献   

4.
《德国共产党三十五周年》一书中写道:德国工人阶级的政党由于恩格斯的教导,在“九十年代开始时,不管有资产阶级及其思想的进攻,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仍然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恩格斯在他的晚年,为了保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捍卫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原则,仍然以充沛的精力,同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毫不调和的斗争。恩格斯的高度原则性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思想都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学校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清朝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翻译机构对西方书籍的翻译等几个途径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学在中国     
叶舒 《师道》2009,(10)
自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来,中国教育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世界教育的一部分.西学的存在,对我国教育界的认识论和理论体系,带来了什么挑战和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代,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的变动,阶级关系开始显著的变化,则是从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在这个期间,清政府开始重用汉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洋人也开始进入了朝廷,清政府的机构为了适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开始有某些变动,同时又唱出“办外交”“以求中外和好”,“兴工业”以谋“富强”。于是开始了所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封建统治阶级中有人曾把这个时期说成是“同治中兴”,买办资产阶级称赞它是中国的“工  相似文献   

8.
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西书为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奠定了基础。虽然西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毕竟开了先河,对近代中国人视野的开阔、认知空间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在经历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危机之后,到九十年代又重新有了起色,并且出现了新的高涨。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在量和质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无产阶级形成的历史过程在此时期最后完成。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必然带来资本主义压迫的加深,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亦有了新的发展而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就在这样的经济前提下和在这样的阶级基础与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林乐知在华传播西教西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是美国基督教南部监理会牧师。1859年他受监理会派遣离美赴华任教,从1860年到1907年,林乐知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西教西学传播活动。他先后创办《教会新报》和《万国公报》,设立中西书院及中西女塾,他曾担任上海广方言馆的西学教习,参加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工作。19世纪90年代,林乐知积极从事外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出版机构广学会的西学传播活动,他所撰写编译的文章、书籍,特别是《中东战纪本末》等书曾,经风行一时,产生了较大反响。林乐知曾因西书有功得到清政府赐予五品官衔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南半岛的战争,这里主要是指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九世纪,在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等五国封建王朝之间发生的战争。当时各国封建王朝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仍。有的战争竟动员几十万军队参战,声势浩大,战斗激烈;有些战争后果严重,影响深远。研究这些战争,有助于了解中南半岛地区纷繁的历史和认识今天的现状。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中南半岛地区小国林立。后来随着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到公元十世纪以后,出现了由几个大民族建立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国。在中南半岛的南部,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兴起(802~1432),曾发展成为强大帝国;到十三世纪,吴哥王朝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随着欧美殖民主义的炮舰、鸦片涌入中国,其声势和规模远远超过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惊恐、困惑和省察之后,中国人终于从封建主义的闭塞蒙昧状态中挣脱出来,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审视、摄取和研究,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西学传播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条重要支流。西学在近代中国传播滥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士大夫的倡导。至19世纪60—70年代,西方自然科学得到广泛而系统的介绍,形成了传播的第一个高潮。从戊戌维新运动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介绍西方的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使西学传播别开生面。尤其在辛亥革命期间(1901—1912),新型知识分子对西学,特别是对西方社会科学作了大规模的介绍,西学传播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西学传播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关系上,列强入侵的耻辱令人不堪回首。那么,如何看待这期间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呢?我以为许多人带着纯朴的“民族感情”,把问题简单地笼统地斥责为清政府的“腐败”“卖国”是不足以服人的。事实上,在对外关系上,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  相似文献   

14.
十八至十九世纪西方职业生涯思想丰富,体现在众多个学科的学者思想中。其中在经济学家的思想里体现在分工理论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划分上,在社会学家体现在职业社会学上,在哲学及政治学家体现在职业选择、职业兴趣、分工等问题上,在早期管理学家则表现出明显的反职业生涯思想倾向。这些是现代西方职业生涯思想理论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处于落后的地位。因为中国是个传统农耕社会,经济上以手工业和个体农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封建专制与宗法制构成社会的基本结构,思想上以儒家经典主导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是难以进行近代化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轰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刚刚诞生,力量软弱。当时,清廷封建统治者和西方列强又都在阻挠中国顺利完成近代化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实现近代化,不得不经历漫长、曲折、艰难的历程。在内腐外侵的黑暗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以后,欧洲出现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向新世界殖民扩张的狂潮。西班牙和萄葡牙殖民者就从这时开始,在拉丁美洲建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达三百年之久。天主教会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一个极其残忍而又可耻的角色。尽管那些教权派的历史学家和垄断资本的御用文人,一再断言天主教会在殖民地曾起过“积极作用”,似乎教士们曾经在殖民地传布“基督文明”,带来上帝的“仁慈”,从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严复都有他自己特殊的贡献。特别在介绍传播西学方面,地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时,也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未使中国传统科技发生根本性变革。本从两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化的影响包括夷夏之防、源流之辨和使用之分等等;另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造成的传播途径障碍,以及教会内部的争论和传教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西学传播与近代史学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鸦片战争时期发轫的近代史学,其80年行程中,在历史观、著述内容和体例形式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原因即因西学的传播而推动形成的,这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以往尚缺乏系统的探讨。由于逐步吸收西方新学理,近代史学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各具鲜明的时代特点。鸦片战争前后在中西文化撞击中,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史家呼吁了解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撰成介绍外国史地的名著,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旧格局。1860年至甲午战前,先由冯桂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人物,从以前的"师其技"跨入到"采其学";其后,以黄遵宪撰成《日本国志》为代表,直接介绍外国制度文化,探讨其富强之由,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借鉴。戊戌前后至20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进化论在国内迅速传播,成为国人观察历史和民族前途的指导思想,由此结出《新史学》、《中国古代史》等硕果,因而宣告了严格意义的"近代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是西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近代来华传教士采取"科学辅教"这一方式的多层次原因,简要介绍了传教士传播西学所采用四大传播途径,即创办报刊、教会学堂、医疗慈善和译介西学,并结合国门洞开这一社会现实,分析了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学经历的三个时间阶段,从而在文章的最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