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姚秋英 《红领巾》2005,(2):67-69
缔约过失责任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有四种学说.但在法律把缔约过失赔偿责任规定为一般原则时,信赖利益受损后,首先在当事人间产生信赖利益赔偿之债,其在性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侵权、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的独立债权债务关系,缔约过失赔偿请求权便以此种债权为基础而存在,所以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应采法律规定说.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是为解决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过失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是如何解决之而提出的理论。长期以来,不少经济法教材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成缔约过失,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缔约过失责任最早由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来,其理论基础是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致使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造成对方信赖利益损失,则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42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然而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表现形式、性质等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不能很好地区分缔约过失责任和非缔约过失责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国颁布的《合同法》结束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并存的格局,创设了在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体例。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主要适用合同法第42、43和58条的规定。本文将从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含义和构成要件出发,探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及其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的研究,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只能是也应该是诚实信用原则,并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及功能的研究,阐明了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失责任中适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缔约过失责任是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一种特殊责任制度,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及新合同法对此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目前理论界争议较大,大致有四种学说: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实信用说.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责任类型等不同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传统契约理论认为契约责任以契约有效为前提,无契约则无责任。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创造了缔约过失责任,从而扩大了合同责任的适应范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国合同法亦确认了缔约过失责任。但当事人基于违反了什么样的义务而承担责任.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基础是什么却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来源及对各种学说的分析批判中得出诚实信用原则为其请求权基础.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是起源于罗马法的一项独立的债权制度。作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补充,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有其特别的构成要件和特定的赔偿范围。缔约过失责任以法定形式弥补了合同法和侵权法对缔约人利益保护不周之漏洞,维护了诚信原则,保障了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及新合同法对此也作了一定的规定。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缔约过失责任的实践产生了一些歧异。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应当是有一定要求的,包括一定的时间上和一定事项上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避免缔约过失责任在适用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大致有四种学说: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实信用原则说。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比较法和交易安全的角度,对《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效力待定合同即无权处分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不利于保护交易相对人和交易安全,制裁违约当事人,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因此建议删除第51条,甚至将其规定为有效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第64条对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规定的过于简约,尤其是对于第三人的相关权利没有做出规定。从学理解释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合同法》实际上给予了第三人向债务人的履行请求权。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第三人也应该拥有对违约的债务人的独立的主张违约责任的权利。《合同法》应当参酌相关立法例,对这两点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民事责任竞合是指某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适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法律规范规定要件而引起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后果,从而导致在法律上多种民事责任并存和相互冲突,而依法仅能实现其中一种责任的法律现象.主要表现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债务不履行责任)的竞合,这是狭义的民事责任竞合.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之规定则采取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责任竞合处理模式,赋予了当事人以选择诉讼权,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为该诉讼请求权的选择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 3 9条对格式合同提供方的法定义务作了规定 ,但内容于过简单、抽象 ,本人拟对合同法第 3 9条的内容进行论述 ,并提出相应的规制措施 ,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格式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规定有所不同,我国《合同法》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和缔约效力方面的规定,从文义上分析,存在不全面和欠明确等不足,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不利于法律适用。试从完善我国《合同法》第47条有关规定着手提出自己观点供司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我国《合同法》第42、43条规定了三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显得范围偏窄。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总结,各国立法也有不同的规定。本文在总结不同学者观点的前提下,比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从对先合同义务的分析入手,对缔约过失的类型化进行了分析和重新归纳。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国外承包工程中的施工索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行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在建筑工程承包领域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施工索赔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关系到一家企业在某一地区的生死存亡,许多中国公司由于在施工索赔管理方面的不到位,导致工程延期交工罚款而惨败,并最终退出市场。只要深刻领会FIDIC合同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制度对于劳动法体系的完整和立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功能,应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进行限定.在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时,可以移植民事合同的竞合理论,如果用人单位选择合同之诉,则不应允许其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另行主张损害赔偿;如其选择侵权之诉,则应将劳动者的过错范围限定于故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相关司法解释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立法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存在争议,主体范围、客体范围、优先受偿范围界定都不明确,从而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障碍。针对我国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从立法、理论和司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例工程建设索赔的处理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提出了索赔问题处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阐明了索赔的重要性 ,总结了一套处理索赔问题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